吃得太快会长胖,会致癌是真的吗吃的太慢也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催着吃快点

小时候是「上学要迟到啦」吃快点!

毕业后,

有时为了工作不得不练就

5分钟干掉一碗肠粉

10分钟吃光一份猪脚饭的本领

“插空吃饭”成为常态

能多快则多快

甚至有时候随便扒拉两口就算了……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

健康专家们说

“吃饭要细嚼慢咽”

“吃慢点对身体好”

那么,

吃得快对身体到底有什么影响?

吃饭慢真的对身体好吗?

我们来“一探究竟”

吃饭太快确实容易长胖

大量研究都证明,对于健康人来说,吃得快确实更容易超重

吃得过快可能会造成两个后果

1.吃更多的食物

平时在进食时,会有一个饮食中枢,也就是饱食中枢控制着我们,但是饱食中枢的反应一般会滞后于胃部的感觉。当我们感觉自己吃饱的时候,实际上很多时候可能已经吃撑了,尤其是进食过快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更加明显。

2.消化液搅拌不均匀

食物进入过快,消化液的搅拌会比正常进食的人要差一些,化学消化也会受到影响。没嚼碎的食物也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如果遇到坚硬的食物,还可能弄伤食管、肠胃。

除以上两点,吃得太快还会引发......

使血糖失控

吃饭速度太快,血糖上升的速度也会加快,从而导致身体的胰岛素分泌增加,长此以往,身体调节血糖的能力就容易下降,出现血糖失控,增加患上糖尿病的几率。

有研究发现,吃饭太快是糖尿病的一个独立诱发因素。数据显示,吃饭太快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约是30.9%!

引发心血管问题

人体在咀嚼的时候,下颌肌牵拉部位血管,加速太阳穴附近血液流动,改善心脑血液循环,而吃饭速度过快,下颌肌活动少,并不利于心脑血液循环;

人在吃饭时,心跳会加快8%-10%,心脏射血量会增加。吃饭过快,很容易吃过多,而食量越大对心脏的影响越显著,容易让心率加快。普通健康人其实没有什么大影响,但对于本身心脏不好的人,就很可能会引发心慌、不适等感觉。

增加癌症风险

大块食物,亦或是一些坚果、硬煎饼等坚硬的食物,还没嚼碎就咽到食道内,会对食道、肠胃造成物理性损伤,甚至出现溃疡现象,长时间反复则容易造成细胞病变,导致癌症发生。

而且吃得快的人,往往更容易接受烫食,对口腔粘膜、食道粘膜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临床数据表明,大部分的食道癌、肠胃癌患者都与进食过快有关。

另外,口腔的咀嚼功能不只是粉碎食物——有研究表明,食物只有在接触唾液32秒后,唾液中的酶能降低其中的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苯并芘等致癌物的毒副作用。

如果把咀嚼的时间缩短,相对而言致癌物对器官组织的影响会更大。

吃得慢的确有好处吗?

有研究证明,吃得慢能让人更容易感觉到饱,吃得更少。但也有研究证明,吃得慢和减重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相比狼吞虎咽,吃得慢确实可以让食物的咀嚼更充分,食物的吸收效率提高,营养吸收得会更好。

但是也不要吃得太慢,太慢反而......

如果吃的是油脂性较高的食物,需要肝脏分泌胆汁来进行消化;而吃得太慢,胆汁会分期分批地进入肠内,胆汁的量就比较有限,可能无法充分消化脂肪,易造成脂肪堆积,反而会增加肥胖风险。

不仅如此,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一般维持在十几分钟内,此时是消化食物的最佳时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但倘若时间一长,很可能会觉得食欲大减,越吃越不想吃。长期如此,容易营养不良甚至厌食。

吃饭的正确打开方式01用餐时间与咀嚼次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不暴饮暴食,一般来说,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

慢慢吃饭其实并不是指放慢吃饭速度、延长吃饭时间,而是增加每一口食物的咀嚼次数,食物咀嚼30次以上再咽下,更易消化和控制食欲。

02规律吃饭

早餐建议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

吃饭有规律,能使胃肠道有规律地蠕动和休息,从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肠道的功能保持良好状态。

上述时间是根据大部分人平时的进餐习惯做出的建议,若有减肥计划亦或是肠胃不好等特殊情况的人群,需要少吃多餐的,可以稍作调整。

03合理搭配饮食

一般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合理分配三餐的热能比例,早餐占25%、中餐占40%、晚餐占35%;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以保证摄入了充足的营养。

一日三餐搭配参考

①早餐:主食可选全麦面包、营养粥、蔬菜三明治、蔬菜包子等;副食需增加适当蛋白质,如1个鸡蛋,一小杯牛奶或豆奶。

②午餐:主食可选米饭、面条、大饼等,一般在-克;副食主要是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的食物——如80g肉类或鱼类;克蔬菜、克水果。

③晚餐:主食可换成粗杂粮,像玉米、番薯、豆类、燕麦等,摄入克左右;副食的肉类最好是低脂的鸡肉、鱼肉,大概50克即可,蔬菜可以稍多,尽量低脂少油少糖。

每日保证-克蔬菜;-克水果;鱼虾类50-克、畜肉50克、蛋类25-50克。具体的可以自己调整。

“民以食为天”

别因为着急品尝

而放弃自己的健康

END

来源:腾讯医典我是大医生官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