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村宽敞的道路
“河身如带势环湾,一线中流两岸山。”说的是淅川丹江“小三峡”,在峡谷南麓“环湾”处,藏着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那便是盛湾镇瓦房村了。村里户人,分布在皱皱褶褶的山坳中,其中贫困人口就达70户人。“红薯是口粮,吃水靠窖藏,运输靠扁担,出行靠脚板。”64岁的杜林山老人回想起过去的生活,还是一把辛酸泪,“土地贫瘠,饮水困难,天堑‘小三峡’阻断了出山的路,乡亲们住的多是破瓦烂房,透过房顶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出了名的穷呀!”如今在淅川县财政局的帮扶下,瓦房村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富裕,全村所有贫困户都有2项以上产业叠加。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由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贫困发生率由47.2%降至0.03%。
让绿水青山变成乡亲们致富的靠山
年2月,淅川县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国务院研究室下派的扶贫干部来了,县财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也来了。他们为这里的贫困而揪心,同时,也被这儿的美景所迷醉: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秀丽挺拔;山间云杉苍翠,谷深石奇,瀑飞溪潺;江面澄碧如茵,鸥鹭翔集,渔歌互答,如同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立足山水资源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乡亲们致富的‘靠山’。”扶贫干部描绘的蓝图清晰明了: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星空瓦房”品牌,让全国的人来这里住农家屋、赏农家景、品农家菜、购农家物,观看瓦房星空,以此带富乡亲。
在国务院研究室的协调下,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等,为瓦房星空乡村旅游项目完成了高规格的规划设计和论证,并制定了科学详细的运营方案;在帮扶单位财政局和乡镇的共同努力下整合旅游、财政、交通、住建、卫生、文化、移民等方面资源,投资余万元,建设了瓦房村旅游接待中心、文化广场、卫生室、停车场、生态污水处理系统;鼓励村民发展吃住一体的农家乐或民宿;修通了多条村路,构筑了环通链接的村内旅游交通网。
农游一体化发展户均年收入3万余元
“过去‘吃水难、就医难、出行难’,如今,清水入户、送医上门、公交入村……”脱贫户姚成果感慨不已。
姚成果家有4口人,曾蜗居在两间窄小的砖木结构房里,俩孩子读中学,自己没技术,村里也没产业,想挣钱都没法子。县里不仅对他家进行危房改造,还为夫妇二人培训软籽石榴管护技术,随后在基地内务工。“在家门口也能挣工资,小日子过得美着哩!走,一块儿去瞅瞅我们的‘发财果’!”姚成果热情地邀请记者到软籽石榴基地去参观。
走在瓦房村的乡间小道上,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亩石榴基地里,果农们笑呵呵地忙碌着;农游一体化采摘园内,余亩核桃、大白桃、黄金梨、大樱桃、美国红提等长势喜人;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建造的花海艺术馆与各色花带交相辉映,馆内赏画,馆外赏花,赏心悦目……
“石榴基地务工年收入3万多,种植花生、红提、辣椒收入1万多,每年还领取各项奖补资金元。有这3笔收入,咱小日子过着可美哩!”姚成果介绍。
产业兴了,环境美了,游客也多了。镇里完善了游客接待中心,广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设施配套到位。昔日的“瓦房屋”,如今加盖了“星空顶”,游客在花海湖光中对话灿烂星空。“白天,采山果、游丹江;入夜,闻水声、听松涛;抬头仰望,蓝宝石一样的天幕上,星空如梦如幻,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令人如痴如醉。”湖北省十堰市游客程飞说,宅在城市里的人永远也看不到如此美景。
十几岁就外出务工的方桂香,回家办起了农家乐,“收益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大几千块!”方桂香笑得合不拢嘴。目前,村内共发展农家乐、民宿等10家,旅游从业人员20余人,户均年收入3万余元。
“当前,我们正一边扩大特色产业规模,一边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功能,乡亲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盛湾镇党委书记邹林峰说
出品南阳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