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一串葡萄背后的突围与逆袭大秦直道

看着自家新修的三间平房,想着20余亩即将成熟的红提葡萄,王永刚别提有多高兴。

记者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见到王永刚时,他正在葡萄园里忙得不可开交。剪枝、施肥、套袋……每个环节他都希望做得更精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高品质葡萄。我们扩大规模种植红提葡萄,目的就是为了能卖上好价钱。”王永刚的发展定位很准确。

王永刚在红提葡萄园劳作(本文图片来源农业科技报)

如今在沟北村,房前屋后的田地里、平整的通村公路旁、机耕道交错的田野间,一排排整齐的葡萄藤苍翠欲滴,挂满了果实,远远望去,整个村庄掩映在葡萄中。

近年来,沟北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通过做好产业、“三变”改革和集体经济“三张答卷”,让小康生活更有厚度、温度。

昔日贫困户现年入10万元凭葡萄“逆袭”

年,王永刚为了给父亲看病,花完了积蓄,还欠下十几万元的外账,可最终也没能留住父亲。多年来,王永刚一家四口和老母亲住在漏风漏雨的土窑里熬日子,日子过得恓惶惨淡,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如今种植红提能有这么好的收益,多亏了村‘两委’班子的带动。”王永刚说道。

据了解,沟北村全村户口人,位于合阳县城西北20公里处,两面环沟,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该村从年开始发展葡萄产业,在产业扶贫中,沟北村将目光瞄准到大棚葡萄种植上。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该村将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到沟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沟北村发展冷棚红提葡萄亩,形成了“集体搭台、大户唱戏、社员抱团、农产品畅销”的产业发展格局。

“这大棚归股份经济合作社所有,每亩大棚的年租金是元。”王永刚说,自从租赁该大棚以后,效益明显提高。一是果品质量有所提高,二是价格比露地种植高一倍,像往年的露地葡萄每斤只能卖2元,搭了棚以后一斤至少卖5元。

“现在每亩地的纯收入大约是元,我经营了20多亩,一年下来纯收入就是10多万元。”王永刚说道。

“产权改革”结硕果群众圆了“小康梦”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沟北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红提、苹果、樱桃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被列为合阳县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

沟北村党支部书记李存才介绍,在年产权制度改革以前,该村产业布局比较零星混乱,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群众收入也不稳定。通过产业调整和土地流转,截至目前,沟北村累计流转土地亩,发展红提葡萄多亩,高杆立架苹果多亩,樱桃多亩,其中特色产业大棚草莓20多棚,大棚樱桃31棚。

沟北村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带动,集体经营性资产由年的万元壮大到年的万元,集体收益由年的9万元增长到年的84万元,自年以来已累计分红76万元。

目前,沟北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产业、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帮扶模式,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人。

金峪镇镇长寇焕焕说,今年以来,金峪镇紧紧围绕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振兴。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引进了云南启成农业、海丰农业、锦诚畜牧等公司开展合作经营,发展丰泰电商、直播带货、晏平花馍、聚鑫联合社和10个家庭农场,32个专业大户,目前全镇人均收入达到了1.2万元以上。

全面小康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有了富民产业,又有了集体经济,村里搞建设、谋发展就有了底气。

近年来,沟北村立足村情实际,扎实有效推动村级各项事务实现大发展、大提升,为合阳县乃至渭南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

如今走进沟北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别致的农家院落、宽阔平坦的通村道路、设施完善的文化广场,集中连片的农业产业园路相通、渠相连,基层干部、产业大户、“脱贫明星”“销售网红”各自忙碌,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该村年被陕西省财政厅确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年被陕西省农业厅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年被渭南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村。

全面小康,幸福生活新起点。当下的沟北村,正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起而行之,担当实干,接续奋斗。在通往小康生活的路上,每个人都有劲头,更有奔头。

(来源:农业科技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