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大沁他拉镇栽下葡萄苗结出致富

近日,记者走进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嘎海花村村民解春艳的葡萄园,一进棚里一股浓郁的香甜味扑面而来,翠绿的葡萄藤上悬挂着一串串紫色的果实,亮晶晶的紫晶葡萄长势喜人。

种植户解春艳介绍,棚里的紫晶葡萄品种是“玫瑰”“巨峰”“红提”,果实不大却格外清甜。现在正是棚里繁忙时节,掐枝、打岔、病虫害防治,从早到晚活计不断,但是一想到葡萄带来的丰厚收入,解春艳还是干劲儿十足。

10年前,解春艳和丈夫为了生计来到辽宁省辽阳市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当地农民栽植的葡萄市场销售价一斤只卖两毛钱。同样的产品,在奈曼的市场上,一斤要卖到2元钱。这个明显的利润差别,让她产生了栽植葡萄致富的念头。

年,奈曼旗开始鼓励发展设施农业,解春艳带着葡萄种苗,毅然回到家乡,开始建塑料大棚,栽植葡萄和果树,套种蔬菜。当地政府又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种植户发展设施葡萄产业,同时,提供了葡萄秧苗,还定期派技术人员培训种植技巧和管理方法。大镇政府还为她发放补助资金一万元,鼓励设施农业支持。

“有了温室葡萄棚项目,我的心劲儿提起来了。”在政府的支持下,解春艳开始圆着自己的致富梦。她求亲友跑贷款,筹措资金建起葡萄种植园,新建葡萄园占地21亩,其中钢架大棚13亩,全部种栽上了“玫瑰”“巨峰”“红提”等葡萄新品种。

近年来,解春艳经常留意电视和网络上有关葡萄种植的新闻。去年他在电视上看到辽宁省阜新朝阳地区的山丘上的葡萄含糖量达21%,号称比奈曼沙地的葡萄还要甜。“我不服。”解春艳笑着说。凭借着一份不服和好奇,解春艳去了北京、沈阳、赤峰等地“取经”,不仅开了眼界也汲取了经验。

虽是半路出家,解春艳谈起近几年的葡萄发展及运用的新技术如数家珍。她指着葡萄篱架告诉记者,以前的篱架行距是2.8米,现在是3.8米,V型架让葡萄不互相争抢阳光和养分,通风好、光合作用好。

“有机肥以农家肥为主,足量的有机肥是葡萄品质的重要保证。”解春艳说,她坚持不用激素,少打农药,人工除草,不用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

短短几年来,解春艳的温室葡萄棚项目不仅增加了收入,更扭转了传统种植玉米的单一农业模式。目前,葡萄种植园共有“巨峰”“红提”葡萄13亩,果树棵,年预计总产量可达15万斤,收入可达20万多元。去年,解春艳净赚了葡萄10多万元钱。“今年葡萄进入盛果期,长势更好,收入肯定比去年高。”

栽下葡萄苗,结出“致富果”。谈起今后的创业路,解春艳计划种植葡萄盆景、反季葡萄、果树认领等等,她从一根根葡萄藤看到了“钱景”,一位农家女对未来的致富路充满着信心和希望。

田国忠梁春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