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邸金杜英
一场突来的大雪,午后的甘肃省张掖市前进村在阳光直射下泛着熠熠的光晕。位居村东10公里的石岗墩奶牛养殖厂,72头荷斯坦奶牛好似训练有素,依次经过8道工序后,乳香浓烈的鲜奶通过管道输入奶罐,配送后的奶罐车从奶场驶向奶品集散地,也把前进村的希望带到四面八方。
“像石岗墩这样的大型养殖场,前进牧业有13个,日产奶量达余吨,产量仍然赶不上销量。”前进村党支部书记马志祥一脸的骄傲。
将农民变成职工
短短的10年间,前进村“挤”出了一条致富路。而致富的秘诀,源于提升技术普及能力、培养现代职业农民的理念。
前进牧业始建于年。那时,前进村还是个寂静的绿洲村庄,公司前身也仅是个30余户的合作社。为了解决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前进村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年从瑞典进口了以两组72位转盘式挤奶机组,走上了现代化养殖的第一步。“洋机器刚安装好的时候,大家都不会捣鼓,亏了科技局请来专家。”石岗墩养殖场场长雒琪记忆犹新。
光“鱼”不够,还需要“渔”。机器运转开以后,前进牧业制定了一整套从养殖到运输的生产规程,合作研发适用农村的新装备,鼓励村民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如今,前进牧业在犊牛保活率、青年牛生长速度及日增重、成年母牛产奶效率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母牛的性控技术更是以90%的高质量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炕头上的农民变成了熟练的职工。”雒琪俏皮话很多。
引进人才不抠门
“每人每月5万元,是专家在村里工作的基本费用,配车子、奖票子、给面子。”马志祥的人才经念得很溜。
回首来路,前进村的人才引进上“组合拳”雷厉风行。先后聘请北京动物繁殖专家叶日松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常永义教授等8名专家教授担任公司技术顾问,聘请了20多名经理和总监。“人才与科研经费不设限。”是马志祥常挂在嘴边的话。
依托“引才”成功“突围”。年村委会筹资多万元建成农科教培训中心,每年投入30万元经费,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名。利用奶牛养殖形成了完备的沼气循环产业链,村里先后成立了长绿蔬菜、红提葡萄、乡村旅游、苗木花卉等6个专业合作社,招聘20多名大学生到专业合作社共同创业。合作经济占到全村收入的80%以上。
奶香淌出的幸福
十年间,奶牛产出的效益让村民颠覆了“养牛为耕地”认知。目前,前进牧业以销售额6亿元的成绩在全国奶牛养殖企业中排名第16位,“年固定资产将达到60亿元。”马志祥说。
“我家有8头牛入股到前进公司,每年光分红就有几万元。”周明是村里小区物业委员会的职工,老伴是养殖场职工,每年8万多元的各类收入让他过上了无忧的生活,“比出去打工强多哩。”
像周明一样,前进村的村民都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小康日子。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小别墅里水暖电气俱全,孩子们幼托费全免,合作医疗有村级财政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还能拿到几千元的村级“养老金”……前进,这里的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