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开启美好新生活澎湃在线

绿申黄金补骨脂白斑套装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51523.html
                            

开启美好新生活

——玉门市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述

赤金镇铁人村已是面貌一新。

视频丨玉门,开启美好新生活(采制:张永刚)

玉门,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玉门,也是我省东乡、通渭、会宁、定西等21个中南部贫困市县几万群众的新家。

年以来,玉门市累计接收安置我省中南部贫困市县的“两西”计划移民、非计划移民和疏勒河项目移民户3.6万人,移民人口占到全市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玉门被确定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

今天,这块曾经的戈壁盐碱地,已成为移民百姓的“聚宝盆”。

经过多年发展,昔日荒滩已被绿树成荫的林地、阡陌纵横的田地、白墙青瓦的住房、高耸街头的路灯所覆盖,一个个美丽的乡镇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玉门大地上。

告别贫困,迎来富足,玉门人的美好新生活已经开启。

百姓富

精品蜜瓜运往全国各地。

每逢蜜瓜上市,玉门市花海镇大畅河现代农业示范园玉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负责人尚志鹏就会迎来他一年里最忙碌的时候。

“玉门昼夜温差大,我们把海南、山东等地成熟的蜜瓜种植技术带到玉门,既可以提高蜜瓜品质,又可以给当地群众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尚志鹏说。

始建于年的花海镇大畅河现代农业示范园总面积平方公里。年玉门市在花海镇大畅河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建设了万亩拱棚蜜瓜生产基地,由玉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承建。

尚志鹏介绍,项目总投资1.2亿元,按照“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错茬种植,项目建成后,年亩均产量可达3吨,亩均收入1.2万元以上,农户亩均增收元。

今年以来,玉门市以主攻高效种植、特色林果、现代畜牧业为主攻方向,坚持“大特色”与“小品种”一起抓。截至目前,以8个戈壁农业产业园为龙头,新建日光温室亩,新建钢架拱棚亩,戈壁农业累计达到3.8万亩,种植以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面积累计达25万亩。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玉门市一产增加值达3.24亿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增长5.6%。

据介绍,玉门市大力推广订单式培训,针对劳动力年龄、文化程度及就业意向等开展多元化培训,仅今年上半年培训人,输转劳动力2.48万人,创劳务收入3.76亿元。

村容美

跨过小木桥,踩着圆木桩铺成的小道,穿过果园和菜地,农家宅院一字排开,红色记忆墙上反映红色文化的壁画栩栩如生,各类博物馆、博物柜以及民宿客栈穿插其中,人在村里走,犹如画中游。

这便是玉门市柳河镇红旗村的玉门市红田园综合体。红旗村是原红旗林场所在地,这里地处玉门市西线风沙口边缘,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地群众在全国劳动模范顾天祥的带领下,栽树木、造良田,硬是把这片黄沙肆虐的戈壁滩变成了粮丰林茂、瓜果飘香的富庶之地。

从年开始动工建设至今,玉门市红田园综合体已经发展成农村党史展览园、铁人干部学院教学点、青少年研学实践基地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我们村的建筑和陈设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还在院内和屋里都悬挂和置放石磨、农具、锅灶、日用品等过去的老物件。”玉门市柳河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顾红艳说,村子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群众还自发组织演出一些农村历史情景剧,每到一处都让人耳目一新。

红田园综合体发展的背后,是玉门市农村整体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改善。近年来,玉门市稳步推进“三大革命”“六大行动”,积极整治“视觉贫困”,支持“三沿一部”户有安全住房的农户对房屋风貌进行改造提升。

目前,玉门市实施“三清一改”,建成清洁村庄18个,实施农村户厕改造户,新改建行政村公厕23座。

“我们虽然在农村,但出门就是水泥路,进门用的是水冲厕所,屋里屋外很干净,手里捏个垃圾都不好意思乱扔。”玉门市柳河镇红旗村村民郭泰山说。

创办以农家特色风味小吃为主的知青食堂,引导农户开办民宿、采摘、垂钓等休闲观光农家乐20家,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点29处。现在,红旗村已经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特色林果、农家院为辅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乡风好

走进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铁人说事室”,一行大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映入眼帘,铁人村乡村治理正面清单“二十条”、负面清单“十条”、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等一一张贴。

“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都在这里解决。”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毕林兵说,铁人村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设置“铁人说事室”是为了让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也是为了让群众的矛盾及时化解。

赤金镇铁人村“铁人说事室”的设置只是玉门市全面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玉门市围绕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深化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创建了13个标准化建设“样板党支部”和35个示范党支部,在59个村统一设置“党群服务中心”标识,推行村级“一站式”便民服务,打造“村民客厅”“村民说事室”11个。

“我们对各党支部的考核衡量指标是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率。”玉门市有关负责人介绍,玉门市深入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持续完善“一个中心一张网”,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上半年调处矛盾纠纷件,调处成功率达到89.4%。

“我孩子上大学,丈夫在外打工,平日里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助。”赤金镇铁人村村民张玉萍乐呵呵地说,现在村里吵架打架的少了,互相帮忙的多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舒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光庆李近远杜雪琴顾丽娟)

“铁人”故里日子甜

——玉门市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发展多元产业纪实

玉门电商中心搭起农户与消费者的桥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门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续把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年4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玉门市退出插花型贫困县序列。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全市4个移民乡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为玉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曾经的土坯房变成了整洁干净的小康房;戈壁滩上建成一座座大棚温室,棚里蔬果长势喜人;一个个面貌一新的移民村里,群众依靠着枸杞、蜜瓜等产业,日子越过越甜。

移民村里百姓富

驱车穿过茫茫戈壁,来到玉门市独山子乡春柳村,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直到家门口,连片的房屋门前洁净齐整。

“刚搬来的时候,到处都是盐碱地,一棵树也没有,地里种什么都不长,特别想回老家去。”年,高如文一家和村民们从临夏州东乡县偏远山区整体搬迁到这里,到如今已整整15年。

说起曾经的生活环境,高如文一家深有感触,“一眼望去全是戈壁,风一吹嘴里都是沙子,村容村貌也不好”。

为改变春柳村村容村貌,独山子乡多方协调争取资金,捆绑整合项目,全力突破危旧房改造重点和村容村貌整治难点,发动群众整治房前屋后,疏通生产通道,制定村规民约,培养卫生习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彻底甩掉了以前“脏乱差”的帽子。

“你栽树,我也栽树,你打扫卫生,我也打扫卫生,大家争相进步,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好了。经过危旧房改造,房子院子也变美了。”高如文作为村支书,见证了春柳村的变化,也切身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带给他们的美好生活。

如今的春柳村种植养殖多渠道增收,搬迁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20亩地出租,存栏20只羊,还开了个铺子,在附近打工一天也能挣元,生活、收入都很好。”高如文高兴地说,今年儿子大学毕业了,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

离开高如文家,来到柳湖镇富民村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村民高厚峰种植的西红柿已经成熟,等待采摘。

富民村也是移民村,村民大都是搬迁移民。今年50岁的高厚峰一家年从会宁边远山区搬迁过来,属于较早一批移民。

“刚搬过来时大家都不会种植大棚,后来慢慢学着种。现在我家有6个拱棚,一个日光温室。”从开始学着种植,到年开始种植钢拱架大棚,再到年种植日光温室,高厚峰的种植技术已经非常娴熟。

看着长势良好的西红柿,高厚峰掰着指头告诉记者,一年可以种植两茬,3月至8月西瓜套种小辣子,8月至次年3月种植西红柿,一个拱棚一年收入元左右,日光温室收入3万元,收入很可观。

“我自己种植,政府搭桥出售,家里种的很早就在本地销售完了。”除了大棚,高厚峰家还种植了五六十亩黑枸杞和苜蓿,养了几十只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富民村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拱棚西甜瓜、日光温室蔬菜、大田林果等高效特色林果为主。年,按照高标准设施农业的建设要求,由16名党员带领贫困户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目前,已完成57座拱棚种植,其中贫困户搭建种植15座,亩均收入达元。

柳湖镇党委书记李清军说,近些年,柳湖镇通过发展设施种植业、设施养殖业和劳务输转,拓宽了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玉门市先后接收安置“两西”和疏勒河移民户3.6万人,先后建成小金湾东乡族乡、柳湖镇、独山子东乡族乡和六墩镇4个移民乡镇,其他乡镇建成百人以上“插花”移民集中安置点22个,移民人口占到全市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年底贫困发生率为11.62%。经过全市各级持续合力攻坚,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退出,移民村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田园如画村庄兴

花海镇党员创业示范园打造的花海红提。本组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通讯员杨棋焜

此时的玉门已经寒意渐浓,但却拥有了别样的美景。

来到满是民宿客栈、食品小作坊的柳河镇红旗村玉门红田园,如画卷般的田园美景、顾天祥故居、红色记忆墙等,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红旗村是全国劳模顾天祥的家乡。曾经,这里也是“一年四季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不见树和草”的荒凉戈壁。如今,经过几代人的辛勤付出,这里已经成为集学习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红田园于年5月开工建设,当年9月投入运行,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红色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实践基地和乡村旅游示范点。”顾红艳是红旗村村支部书记,也是顾天祥的女儿,在红田园的发展中,她担负起了带动群众致富的担子。

“父亲让这片沙漠绿了起来,我要让村里的乡亲富起来,将父亲的精神延续下去。”于是她成立合作社,吸纳村民以果树入股,打造辣椒、香醋等各类生产小作坊,帮助群众增收。在她的带动下,扶贫果园、扶贫菜园和共享果园一一建起,村民在村子里开起农家乐、客栈和加工坊。

红田园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务工机会。“在这里讲解、做餐饮以及果园管理、包装、运输都有收入。”顾红艳说,目前全村已有50%的村民参与果树入股,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的模式让大家信心倍增,都愿意加入进来。

今年32岁的李永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6口人,老人年龄大无劳动力,孩子还小,家里种植20多亩地,一家收入全靠丈夫一人,生活压力很大。年底,顾红艳动员她来到农家乐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她成了农家乐的厨师。

“做一桌饭收入60元,人多的时候一天能做16桌,几个月下来有1元的收入,还能务农顾家。”现在,李永健的丈夫外出务工,自己在农家乐做饭,闲时种地、养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新房子也盖起来了。“今年年底就能搬进去住了。”李永健开心地说。

随着红田园发展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步参与其中。年,63岁的郭泰山用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开始酿醋,年产4万多斤,仅酿醋一项年收入能达4万多元。

“酿的醋入股到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大家只能到合作社购买,醋的品质提高了,知名度也提升了。”郭泰山说,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群众积极性也提高了。

红田园作为玉门市确定的三个市级田园综合体之一,不仅让乡村环境焕然一新,村民增收致富,也为玉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插花型贫困县,玉门市对涉及产业振兴、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专门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玉门市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推进“三大革命”“六大行动”,积极整治“视觉贫困”,对农户房屋进行风貌改造,拆旧建新,建成清洁村庄18个,同时实施农村厕所改造,村庄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如今,一个个村美民富、风景如画、产业兴旺的小村庄,见证着玉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成就。

乡风文明绘新景

玉门市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出生地,因为他,赤金镇声名远播,铁人精神也在此长久传承。

走进赤金镇铁人村,村容洁净、村道宽敞,新建的铁人新村里,灰白相间的小二层楼错落有致。

“铁人说事室”登记室的册子随手翻开一本,记满了群众所办事项:4月3日,村民刘某因修牛圈与邻居汤某发生纠纷,党支部副书记冯录林进行接待调解。5月4日,刘某找村委会要房屋拆迁款,正在协调……“铁人说事室”的设置,有效化解了群众纠纷。

“铁人说事室”解决邻里矛盾纠纷,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兑换活动激发妇女热爱生活的信心,经过改造的游客中心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场所。铁人村以铁人精神为“魂”,在建设文明新村方面下足了功夫。为让铁人精神代代相传,赤金镇还通过举办“铁人精神、与我同行”系列文化活动,将“王进喜的童年”情景剧、“三代人讲铁人”打造成精品文化节目和铁人干部学院精品课程,培育红色教育基地。

在铁人精神的引领下,赤金镇又涌现出一批践行铁人精神前行的领路人,“韭菜大王”王毅就是其中一个。在他和几名韭菜种植大户的带领下,赤金镇的村民依靠韭菜种植过上了好日子。因为别人不干的他干,只要认定的事情,哪怕赔钱也要干。大家笑称,铁人故乡又出了个“王铁头”。

赤金镇铁人村的发展,仅是玉门市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玉门市大力推动乡村和谐发展,深化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在59个村统一设置“党群服务中心”标识,推行村级“一站式”便民服务,打造“村民客厅”“村民说事室”11个。全面建立完善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面推行“村账镇管”,各村均建立了村务监督制度、村级集体资产审计监督制度和村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上半年调处矛盾纠纷件,调处成功率达到89.4%。

为持续建设文明新村,玉门市还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红黑榜”等平台,大力开展扶贫扶智扶志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活动,乡规民约作用有效发挥,乡村文明全面提升。

现在,铁人村正在按照“突出党建引领、传承铁人精神、抓实五项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抓好铁人精神传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工作,全力打造“河西第一村”。

多元产业齐发展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

玉门市依托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优势,全市形成了以枸杞、日光温室、蔬菜、养殖等特色产业为主导,“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扶贫体系。使贫困村有主导产业、贫困户有增收产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主导产业覆盖率达到98%,依靠产业脱贫的贫困户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4.9%。

来到玉门市花海镇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肉羊屠宰加工基地时,工人们正忙着加工羊肉。

“我们做精分割,目前有羊排、羊腿切片、红柳穿肉等36个单品,小包装在南方市场更受欢迎。”玉门市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海涛说,年,花海镇屠宰场正式开始营业,目前是酒泉市唯一一家做羊肉精分割的羊肉加工企业。

西北羊肉哥牛羊肉屠宰分割加工项目是花海镇于年引进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以花海片区特色牛羊肉为主,联合区域内牛羊养殖户,依托全市百万只(头)牛羊养殖资源,建成集牛羊肉屠宰、分割、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年,公司将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建成“扶贫车间”,按照“固定分红8%+营业利润分红2%”的形式分红,引导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场内务工就业。在花海、小金湾、独山子和柳湖等4个乡镇建成养殖基地,带动周边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规模养殖,户均增收元。

今年38岁的小金湾乡龙泉村村民周哈力木在车间从事屠宰工作,自己也养殖肉羊,出栏后送到公司销售。“月工资元到0多元,按月发放,离家近,待遇好,不晒太阳不淋雨的,挺好的。”周哈力木说。

农户养殖,企业收购,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销路难题,也为企业提供了优质肉羊。目前西北羊肉哥已与外省市多家商超签订了合作协议,建成羊肉追溯系统,羊只从牧场到餐桌,全程产业链都有详细的信息记录。“每只羊都有专属‘可追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