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西祁,葡萄之乡;香飘万里,美名传扬。蓄一方水土,引天下良种,集八面智慧,写甜蜜文章。”这是临猗县嵋阳镇西祁村的华祁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门口的一首《葡萄赋》。
这首《葡萄赋》正是华祁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华祁合作社”)发展的真实写照。
一串葡萄,富了西祁村。
西祁村村民在华祁合作社的带动下,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实现了增产增收。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过程中,该合作社寻找适合的产业,着力建立更加高效的组织形式,在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上勇于创新,搭建了一条村民致富的“金桥”,更蹚出了一条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径。
日前,本报记者深入华祁合作社,近距离观察这家合作社的实践与探索。
种什么?从3亩到3万亩的葡萄园
提起西祁村种葡萄的来龙去脉,就不得不从卫孺牛说起。
卫孺牛,华祁合作社顾问,也是开篇《葡萄赋》的作者。
记者在卫孺牛的家里见到他。刚一见面,还没寒暄几句,卫孺牛就急不可耐地把记者请进自己小院一角的“小小葡萄试验田”,展示自己这两天琢磨的一个又能喷灌又能滴灌的浇地方式。
老卫对于葡萄种植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和葡萄真是有着“不解之缘”。
早在年,老卫就开始有了在家乡临猗县西祁村种葡萄的打算。
西祁村,位于涑水河冲积平原,海拔相对较低。村民世代以种棉花为生,收成好时每亩能收入元左右,收成差时每亩仅能收入元左右,收入水平较低,生活并不算富裕。
“乡村要振兴,首先产业要兴旺。我当时意识到,要致富、要增收,就必须靠调产。那么调产究竟调什么产业?”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的老卫多方调研、求证,从种植条件和销售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他认为葡萄种植前景广阔。
然而西祁村村民从来没有人种过葡萄,葡萄在这片土地上真的能种成吗?很多人都持怀疑的态度。
“很多人觉得这事儿根本不成,这些葡萄且不说能不能种出来。你的葡萄地无人时时看顾,葡萄刚种出来,早被别人摘了吃完了。”老卫哈哈一笑,跟记者讲起这个万事开头的“难”。
越是不被看好,老卫就越有不服输的劲头。他从日本引来了15元一株的美人指葡萄新品种,在自家3亩半的自留地上迈出了葡萄种植的第一步。试种成功后,老卫又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了红提、夏黑、金手指、红宝石无核、巨玫瑰、里扎马特等品种。
“葡萄种成了,周围农户都来我家看,大伙儿都觉得稀罕,觉得这片地里还真叫我给种出了葡萄。”老卫认为在西祁种成葡萄真的不是个难事儿,“因为葡萄的种植条件其实并不苛刻,很多土地都可以种植,所以你看大江南北都有葡萄种植户。”
很快,3亩地就变成了亩。
老卫的葡萄种起之后,成功带动了西祁村里农户开始种植葡萄。到年前后,村里已有葡萄种植地亩。这时,为了更好地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难题,卫孺牛发起成立了华祁葡萄种植协会,这就是华祁合作社的前身。
“老百姓还是有点担忧,葡萄种成功是成功了,就怕卖不掉。我开车把几个种植户拉到人家稷山巨峰葡萄地地头,让种植户亲眼看到来一车一车买葡萄的阵势,彻底让他们下定了决心。”老卫说。
小小葡萄树,致富大产业。葡萄的销售优势很快被种植户们自己亲身验证了。葡萄田每亩收入达一万元,是以前棉花种植收入的10倍。
于是,亩变成了0亩。
在华祁葡萄种植协会的带动下,西祁村的葡萄种植发展态势愈演愈烈,逐渐发展到全村5个大队,共种植葡萄0亩。年,华祁葡萄种植协会已经发展成长为华祁合作社。
再然后,0亩变成了3万亩。
葡萄种植渐成规模,而且收益喜人。慢慢地,不仅西祁的农户,还有周围的东祁、祁任等村的农户纷纷加入葡萄种植队伍,就连周边县市的种植户都被吸引过来。
“从我们西祁村发起的葡萄种植,现在扩散到了周围的盐湖、万荣、永济等地。”老卫兴奋地说。
就这样,从一开始的3亩发展到亩,再到现在的3万亩。华祁合作社共有社员户,发展葡萄近3万亩,形成了河东地区面积最大的葡萄产业片区。同时,现有一座吨冷库、一个平方米的产品流通市场、一个技术培训中心、亩葡萄种植基地、一个面积50亩的葡萄庄园,逐渐成为一个集示范、科研、技术培训、生产销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组织。
老卫的念念不忘,回响热烈。
怎么种?从“一家一户”到统一管理
当记者走进华祁合作社社员歧拥军的葡萄田时,他正在按照社里发放的管理月历对葡萄进行常规作业。
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植了20亩葡萄。他从年加入华祁合作社,相比之前自己“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合作社带给他最大的好处是技术上给了非常大的帮助。
“之前没有加入合作社的时候,葡萄种植技术都是自己摸索,种植效果不是特别理想,都准备把自己的葡萄地全推翻,再重新种其他的。这时候,加入了咱们华祁合作社,给我技术上的全面帮助,我的葡萄地又活了。”歧拥军说。
确实如此,“一家一户”这样的经营主体发展滞后,生产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矛盾突出,小生产已经无法适应大市场的高速发展。
华祁合作社针对这一问题和现象,进行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化解现代农业要求高和现实起点低的矛盾。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老卫说。
华祁合作社以葡萄产业发展为载体,引导运城学院等科研院所和农资企业、销售公司、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一家一户”的农民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年,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华祁合作社创新设施农业“6+3”优质葡萄的绿色发展模式,是葡萄提质增效的新型栽培模式。
“6+3”其中的“6”是指六大新兴技术组合,包括土肥水管理技术、新型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大棚早晚采技术、设施大棚温湿度调控技术、葡萄花果管理技术。“3”是指三大配套,包括大棚设施配套、水肥一体化配套、耕作机械化配套。“6+3”栽培技术彻底改变生产条件,用现代化设施装备葡萄产业,使葡萄的品质产生了质的飞跃。
“这套栽培模式,是我们经过8年时间的研究、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模式。我们深知,三分技术,七分落实。”老卫拿出一本《华祁“6+3”精品葡萄管理月历》,上面将“6+3”栽培模式分解到全年12个月,月历上按照不同的葡萄品种,详细记载着每个月需要进行的作业事项,便于种植户“按图索骥”。
在“6+3”实施过程中,社员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大棚搭建、统一品牌销售。
为了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的技术知识水平,华祁合作社每年冬季组织一次10天左右的系统培训,组织种植户外出学习一次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组织示范户现场观摩交流学习一次,并进行评比奖励优质高效示范户。
在葡萄管理过程中,技术“包学会”,服务更是全程“保姆化”。
“保姆化”服务首先体现在“一月三见面”的科技服务网。社里每个月会请葡萄种植方面的专家、能人来为种植户进行3次技术培训,月初课堂里讲知识,月中和月末到地头解决实际问题。
社里还向社员提供质优价廉的苗木,并根据提供的苗木,自制更具针对性、更廉价的农药、化肥等农资。同时,社里会自行租用各类必需农机具,以成本价提供给社员使用。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社里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站、病虫害防治服务队这一双层病虫害防治网,直接服务到户。
这种“包教包会”的技术培训和覆盖全程的“保姆化”服务,受到了很多种植户的欢迎。
歧拥军向记者介绍,通过社里提供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全程服务,他的葡萄田每亩生产成本降低元左右,他也通过在社里的技术培训,学习了很多葡萄种植技术。
如何卖?从“三三得九”到“二五一十”
华祁合作社的葡萄越种越多,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老百姓纷纷把葡萄当成“摇钱树”。然而,就在大家一片看好葡萄种植产业时,老卫却开始忧心忡忡。
“葡萄种得多、产量高,可卖不出价格。”这是老卫发愁的根源所在。
老卫在农民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打个比方,3斤品质差的葡萄,如果每斤卖3元钱,就只能卖到9块钱。而2斤品质好的葡萄,每斤5元,却可以卖到10元钱。
“老百姓真是一下子掂不过这个劲。这么多年来,他们都是称斤论两,让他们一下子接受葡萄优质培育、卖高价,真是不容易。”老卫说。
农户的葡萄反正有客商收购,早采早卖。品质带来的高价虽然诱人,但也没早卖来得踏实。
然而,那时的老卫依靠自己多年的水果种植、销售经验,敏锐地嗅到葡萄产业、乃至消费市场的新动向。老卫以及华祁合作社已经意识到产量效益应向品质效益的方向发展。
“现在生活越过越好,葡萄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然而问题是,产品并未跟随需求实现升级。”老卫说,现在市场上的葡萄,因为存在运输的问题,很多在没有完全成熟的状况下就被采摘,所以口感差,甜度也差。
针对这一现象,华祁合作社认为本社的葡萄产品必须要进行品质升级。
华祁合作社带领社员种植“过八关”,即社内葡萄种植要过土壤关、地域关、花果管理关、成熟关等八关。
同时,华祁合作社决心走品牌化道路。要以品牌化的发展方式倒逼品质升级,以品质升级推动品牌发展。
年,华祁合作社生产的葡萄就开始使用“孺子牛”这一品牌,开始了品牌化发展路线。由于“孺子牛”被抢注,后经过近10年的波折,对品牌进行重新建设,年12月,华祁葡萄最终以“卫孺牛”牌注册成功,成为了华祁合作社优质葡萄的专用品牌。正如包装盒上所写:品牌是质量的承诺,是诚信的承诺,更是人格的承诺。
“要像维护生命一样维护品牌。要是我的产品不好,消费者会指着箱子、盒子上我的名字和头像骂啊,这我就必须做好我的品牌,绝对要让品牌名副其实,不然可能还要连累我祖宗三代。”老卫笑着说。
在市内某大型超市内出售的“卫孺牛”牌葡萄正销售火爆,家住鑫地阳光城的梁女士说,这个牌子的葡萄他们全家从老人到小孩子都喜欢吃,尤其是这个牌的夏黑葡萄,味甜而且没籽。
“卫孺牛”牌葡萄正是华祁合作社的产品,华祁合作社的产品品质及品牌在市场上已经开始打响。
目前,“卫孺牛”品牌在运城、太原、北京等地都建立了销售网络,并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实行严格的产品检验,初步实现了销售品牌化。
“未来我们会大力发展定制化直销模式。种植户在种葡萄的时候,就知道这个葡萄是要卖给谁的。比如,我们合作社产品的产量只能为人服务,那么我们就通过发展会员、缴纳资金,定期进行产品供应的形式,为这部分固定群体服务。”老卫说。
在葡萄销售环节,华祁合作社还注重产业融合化。华祁合作社拥有一座占地50余亩的葡萄庄园,这里是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养老养生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为社内的葡萄销售提供全新的盈利模式。
作者:朱姝
责编: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