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付一夫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级研究员
今年的水果特别贵。
今年年初,网络上掀起了一股“车厘子自由”探讨的旋风,但没过多久,苹果、柑橘、梨、葡萄、蜜瓜等其它普通水果的价格也都开始一路狂飙。央视财经、北京商报等媒体都展开了实地调查,发现5月中旬,北京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的水果价格总体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80%,个别种类涨幅甚至超过%。笔者也以身试法,亲自跑到菜市场去一探究竟,发现一张粉色的大钞,还没买几个苹果几个丑橘,就花完了。
于是,各路网友不淡定了,纷纷哀嚎“越来越吃不起水果了”,而“即将失去水果自由”也成了新的热议话题。
那么,水果价格上涨,背后有哪些力量在起作用呢?
首先,季节与气候性因素。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农作物生长的普遍规律,而四季更迭与气候变化更是显著影响着水果的产量与价格。
按照以往经验,每年5月前后都是水果供应的淡季,此时销售的水果大多为前一年秋季的存货,而新一批水果还没有大规模上市,这就造成了水果市场供给的相对短缺。在此基础上,去年全国许多水果产地都经历了较为恶劣的天气状况,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水果的减产,并进一步加剧了供给的短缺态势而引起价格暴涨。
以苹果为例。根据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年我国三大苹果主产地陕西、山东和山西,总产量多达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然而年春天,这些地区的天气状况极为恶劣,不仅低温时间持续较长,还在苹果开花时期伴有大风,导致大量花朵未经授粉就已凋零。受此影响,年秋天,陕西、山东等地的苹果产量明显下滑。
除了苹果外,香梨也难以幸免。去年春季的梨花花期,香梨的主产地——石家庄和库尔勒均遭遇了“倒春寒”,年4月最低气温分别跌至3℃和0℃,这严重影响了梨树的开花结果,导致去年香梨产量下滑,并影响到今年的供给规模。
其次,日渐上涨的成本。
从生产环节上看,果农们的务农成本正在逐日提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在生产资料上,自年9月以来,我国氮肥、钾肥、磷肥、尿素等都先后出现了上涨行情,这与原材料价格提高、化肥企业开工率降低有关系;其二,在农村劳动力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不少农村已经出现了“用工荒”现象,这便引来了农民工工资的大幅度上涨,进而抬高了人力成本;其三,土地租金方面,鉴于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地价上涨已经成为一种长期趋势,进而导致农业用地的使用成本不断增加。
从流通环节上看,水果的供应链较长,从种植、收购再到终端水果市场与消费者手中,涉及到运输、储存、层层经销商等多个步骤。尤其是受消费升级大潮的影响,居民对于水果新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商家投入到冷库、冷链中的资金成本越来越多。而人力成本的提升与门店租金的上涨,同样会导致水果流通环节的成本攀升。
而这些增加成本中的一部分,最终势必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体现在水果价格上便是持续的上涨。
最后,电商“搅局”。
借着水果涨价这一势头,许多生鲜电商开始有所动作。例如,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纷纷采取大规模补贴的方式平抑水果价格,同时强调将加快水果“产地直发”速度,绕开大的批发囤货环节,而部分水果经补贴后,价格反倒比市场价低不少。某种程度上讲,水果价格的上涨反而给了生鲜电商快速获客的机会。
进一步分析,生鲜电商们大都采取预售的形式进行集单,即消费者先下订后,电商再前往产地一次性采购。而不同电商的优惠活动通常会集中在同一时期,如传统节日前后,导致快递订单量过大,总会在某个时间点“爆仓”。
这就使得不少来自传统商超的采购人员还没来得及进货,就发现鲜果已被电商们提前“抢走”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不熟悉的产区或通过批发商进行采购,进而增加了采购成本。此外,随着“抢果”的玩家越来越多,果农渐渐开始掌握了定价权,而这也成为抬高水果售价的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三点原因之外,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具体表现为进口的苹果、红提与车厘子等水果规模的缩减。不过,考虑到我国居民的水果消费主要还是自给自足的模式,故水果进口规模的下滑对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此外,居民出于对健康生活的向往而增加水果消费,导致市场需求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水果市场价格的上行。
那么,水果会一直涨价下去吗?
从短期来看,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因为“一大波”水果已经在路上。
6月之后,水果供应的旺季才正式到来,届时市场上将会迎来大量新鲜水果的上市,包括西瓜、芒果、桃、葡萄等等,而这些水果供给规模的扩张,势必会逐渐压低其市场价格。
同时,由于不同水果之间的消费是具有强替代性的,觉得苹果香梨太贵,大可选择购买西瓜等应季水果来予以替代。这一方面能满足消费者的水果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高价水果降价。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失去水果自由”很可能只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