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工业强县旅游新区聚焦兴疆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通讯员:吴智萍尚龙珠)初夏的喀普斯浪河公园流水潺潺,夹岸绿荫笼波,一弯弯清澈的河水连接着城乡、工业园区,所到之处,产业兴旺、人民幸福。如今的拜城县以丝路重镇、工业新城、温泉之乡、休闲之都著称,以矫健的步伐有力地托举起各族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拜城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历史进程、多样的文化背景,立足资源优势,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思路,通过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的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振兴真正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双轮驱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

走进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伴随着隆隆作响的机器声,映入眼帘的是高高耸立的贮气罐、横贯厂区的输气管道以及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全封闭式贮煤场……

“我们公司从年落户至今,从年产30万吨的洗煤厂到年产60万吨的焦化厂,再到计划中万吨的新焦化厂、20万吨的甲醇项目,我们充分利用拜城县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做好焦炭生产的同时,积极引领绿色发展,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防控大气污染等方面探索具有企业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冉玉新表示,公司还将推进焦炉煤气余热发电项目,进一步研发下游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

工业经济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拜城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各类矿藏58种,石油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是西气东输的主气源地,年供气亿立方米,原煤远景储量55亿吨,且煤种全、品质优,素有“南疆煤都”之美誉。

近年来,拜城县持续以煤焦化、煤化工、无机盐化工、石油、天然气为主导,积极探索“基地+科研+新工艺+新市场”发展模式,推动政府、产业园区、企业等密切联动,引导企业加强协作,围绕“煤化工、盐化工”强链、延链、补链,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煤——焦——气一体化产业链,加快形成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拜城县落地项目达个,完成投资.4亿元,万吨焦化、20万吨甲醇、煤炭交易广场、鑫桥管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年原煤产量突破万吨,较年大幅增长。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新发现博孜9井千亿方级油气藏。招商引资强力推进,累计到位资金.54亿元,年均增长8%。园区聚集效益愈加明显,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路、水、电、气、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值由年的44.26亿元增加至年的55亿元。

创新农业模式

奏响增收致富新乐章

在拜城县新疆疆达薯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该企业于年进入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主要从事马铃薯淀粉、马铃薯脱毒种薯、水晶粉丝、粉皮及膳食纤维的生产和销售,是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新疆疆达薯业有限公司已形成自有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基地亩、有机马铃薯种植基地2万亩的规模。

“拜城县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加工、包装、销售,使不少农产品的优良品质被埋没,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我们通过农产品的加工,把资源优势转换成为产业优势,打开农产品的销路。”新疆疆达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永红说。

目前,新疆疆达薯业有限公司已通过HACCP国际食品安全认证、原料基地备案、QS认证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备案等认证,具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所生产的马铃薯系列产品销售覆盖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产品还出口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近年来,拜城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要求,培育了土豆、玉米制种、色素辣椒、番茄、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同时,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使广大农牧民参与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中,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摆脱了传统农业带来的风险,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

“今年我种植了5.2亩土豆,按照每公斤2.2元计算,去除成本纯利润有2万余元。”康其乡康其村农民艾山·艾买提算了一笔账。

拜城县委、县政府以生态建设和特色林业经济为重点,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力量,在风沙大的乡镇推广种植经济林,发展以葡萄为主的林果业,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建起了防风治沙的绿色屏障,实现了防沙治沙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效益双赢。

走进拜城县克赛葡萄基地,葡萄爬满支架,放眼望去遍地都是绿色。游洪海是拜城县克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9年通过招商引资来到该基地,如今,他种植的红提葡萄进入盛果期,预计年产量有余吨。由于葡萄品质好、产量高,还未成熟已有各地客商前来订购。

近年来,拜城县围绕“生产上规模、产品提质量、销售有市场”的思路,充分发挥农业产粮大县、畜牧强县、制种大县的区域优势,整合资源,抓好基地建设,不断发展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在保护湿地独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发展水产养殖、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了南疆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肉牛繁育基地等优势产区,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雪山、草原、荒漠、湿地、温泉、石窟……作为南疆夏凉之都的拜城,无论走到哪里,入眼都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拜城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拜城县积极探索推行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新发展思路,依托辖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探索“党建+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以湿地文化为主题,精心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文化、旅游、特色产业有效融合,为助力乡村振兴添能增效。

走进康其乡阿热勒村,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还可见充满文艺气息的民俗元素,令人流连忘返。过去,阿热勒村人多地少,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如今,依托康其湿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为他们开辟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归巢”。

阿热勒村农民阿不都热依木·吐拉甫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前他借了3万元购买了淘气堡,每天收入余元,半年后不仅还清了欠款,还赚了3万余元。“我们端起了旅游‘金饭碗’,生活越过越好!”他说。

阿热勒村先后入选新疆“千村示范”工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年11月,康其湿地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6月以来,拜城县铁热克镇温泉小镇迎来旅游小高峰。过去的铁热克镇以电厂闻名遐迩,近年来,拜城县立足温泉资源优势,投资近亿元,将原拜城电厂设施重新开发利用,建成总占地面积多亩的温泉度假区,以温泉生态旅游为主,集商务会议、酒店住宿、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康体疗养等为一体,日均接待游客余人。

拜城县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独特,自然景观怡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克孜尔石窟、克孜尔水库、铁热克温泉、康其湿地、亚曼苏生态园等景区景点余处,是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消夏避暑的旅游胜地。

近年,拜城县按照“两区一环一带多节点”的旅游布局,着力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活、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全域布局、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环境全域提升、旅游市场全面拓展,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产业。同时,加快培育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电子商务和城市综合商贸、专业集群市场、特色商业街等服务新业态,加大旅游商品、纪念品、装备设备以及休闲、滑雪、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开发与营销,推动文旅康养产业与体育、农业、交通等相关产业、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将拜城县打造成南疆全域旅游发展新高地,解锁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密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