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车厘子自由”成了财务阶级的新标准,一句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却连车厘子都吃不起扎了多少人的心。如今,随着时令水果的上市,大家发现连最常见的水果都吃不起了,价格真不是一般贵,能吃得起西瓜就很幸福了。
这不是胡编乱造,去水果店或者超市逛一圈,你会发现这是一种现实潮流。
最便宜的苹果已经涨到10元/斤;8块钱一个的菠萝现在近4元/斤;水仙芒在水果店要卖到19.8元/斤,可谓是比肉还贵;水蜜桃、葡萄、山竹等,几乎都是十几、二十几一斤;连印象中几毛钱一斤的西瓜都到了5元一斤的地步,随随便便一小块,就要20几块钱!
这年头,兜里没点儿钱,连水果店都不敢昂首挺胸地走进去了。
就在前段时间,微博热搜上有营养学专家建议,每人每天应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本来是为了居民身心健康着想,没想到美好生活蓝图的评论区却成了翻车现场,网友们纷纷感叹,并不能自由的想吃多少水果,就能吃多少,水果贵如黄金,随便挑点就抵上几顿饭钱了。
有人总结:“吃水果可以减肥,我相信是真的,因为可以吃破产。”
01、水果价格上涨折射消费升级趋势
近日,多地公布的水果零售数据均说明水果上涨趋势。
广东省商务厅发布信息显示,5月6日-5月12日,水果零售均价环比上涨0.2%;在北京新发地果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每公斤平均在六块一毛五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涨了大概在78%左右;广西省商务厅数据,重点监测的7种零售水果品种中,苹果、葡萄、梨、西瓜、荔枝零售价格上涨。
这并不是个例,放眼全国,整个水果市场亦是如此。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年5月3日—5月9日,其重点监测的5种水果平均价格为7.05元/公斤,环比上升1.5%,同比上升14.9%,这一水平达到近5年来水果批发均价高位。其中,涨价最为显著的是富士苹果,自3月中旬起,环同比一直呈增长趋势,该时间段内,价格为9.45元/公斤,同比上涨了49%。
就以笔者为例,昨天买了不到半斤的无籽红提近20元,再买了半个西瓜,差不多50元,还买了两个苹果,10块钱一斤,这些加起来差不多元,一家三口最多吃两天。5元以下品种寥寥,不说吃什么车厘子等进口水果,现在连普通水果都不敢随便买。
不少人大呼,为什么突然之间吃不起水果了?这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近段时间水果涨价是有规律可循。水果涨价是很常见的经济现象,原因无外乎供给、需求、运输、种植、人工等几个方面,笔者就从供需关系来分析。
供需关系影响商品市场价格,当市场上供大于求时农产品价格趋于下降,当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时农产品的价格就上涨一些,水果也不例外。
从供给角度来看,受气候异常影响,水果总体供应量不足。水果不像其它农产品类,它从育苗到开花结果的周期较长,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饭,产量受气候影响较大,风调雨顺时可能丰产,遇到极端天气则可能大幅减产。
水果大量上市是夏季和秋季,5月正好是水果供应青黄不接的时期,一些早上市的水果,比如早桃、荔枝,也是因为供应较少,价格相对较高。再加上极端的天气,北方果树开花坐果期,结果出现倒春寒天气,一些果树被冻死,重新补种需要一定时间;南方地区,一直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影响产量和质量,导致水果库存不够。
以苹果为例,我国苹果的主产地在陕西、山东和山西等地,去年春天这些地区天气状况不佳,低温时间持续较长,同时在苹果开花时期还伴有大风导致大量花朵未受粉就掉落。恶劣的天气使得苹果主产地陕西、山东和甘肃等地去年秋季苹果产量出现明显下降。
物以希为贵,供给量减少,价格自然而言就涨了。
再来看需求端,消费升级是原因之一。众所周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基础的生活需求产品,转变成提升生活品质的精致化消费品,时令水果俨然成为一种刚性需求。说白了就是人们有钱了,温饱之后有条件追求更加健康和平衡的饮食搭配。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却有所减少,水果价格出现上涨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笔者认为需求周期的变化并不是水果价格上涨的主因,毕竟水果需求增减是个缓慢的量变过程,短时间内不会那么显著。
02、CPI超过3%?上涨不具持续性
价格变动对老百姓影响最大的当属食品。房子、车子等大类消费品价格暂时难以承受,我可以几年都不买,难道还能几年不吃水果。现在很多人不奢望车厘子自由了,担心水果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会不会加剧通胀?
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从1.7%蹦跶到了2.5%。食品中,鲜菜价格仍处于高位,同比上涨17.4%,影响CPI上涨约0.43%;猪肉价格上涨14.4%,涨幅比上月扩大9.3%,影响CPI上涨约0.31%;去年秋季北方水果欠收,今年存量不足,鲜果价格上涨11.9%,影响CPI上涨约0.22%。
看到CPI的变动,市场上有些观点认为水果涨价将会引起通胀,甚至有传闻,称水果涨价是因为大城市驱逐了小商小贩。
众说纷纭,到底是真是假,我们看看官方的说法就清楚了。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鲜菜鲜果价格上涨,明显是受极端天气等季节因素影响,涨价不具有持续性,价格不会持续在高位。不管是从食品还是从工业消费品、服务来看,未来CPI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
商品有涨有跌,价格周期性波动是正常规律。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于3%,处于温和通胀的良性区间,可以说不构成通货膨胀预期。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预计,二季度CPI将继续小幅回升,但冲破3%的概率不大。国盛宏观熊园团队也表示,在猪价、油价和流动性的综合作用下,二季度通胀压力较大,CPI可能在7月前后达到年内高点(2.7%-2.9%)。除非油价超预期上涨,否则年内CPI难“破3”。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市场上也有不同的声音。
长江证券的宏观分析师赵伟认为,未来几个月CPI或快速上行,高点或在3%左右。联讯证券的分析师李奇霖、张德礼认为,今年通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猪肉项,由于超低的存栏,年内猪肉价格大概率超过历史高点,四季度单月CPI同比有超过3%的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从“菜篮子”到“米袋子”再到“果盘子”,这些都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之需,价格变动不只是经济学话题,更是民生命题。民生无小事,老百姓关心的不外乎衣食住行。如果说一些进口、高端水果,普通老百姓吃不起也就算了,但连苹果、香蕉这些大众水果也让人难以接受,那就值得重视了。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过分担忧,刷屏的“车厘子自由”也好,失去普通“水果自由”也罢,恐怕又是在贩卖焦虑,有些可以说是消费升级下的骄傲性哭穷。水果市场价格的起落不是一成不变的神话,正如国家统计局对外表达的一剂“定心丸”,水果价格不会持续高位,有些水果价格消费不起,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其他水果,不一定非得在高位的时候选择某种水果。
海通期货表示,短期看,进入6月后,夏季水果开始大批量上市,虽然南方热带水果产区的荔枝、龙眼、芒果存在减产预期,但主流水果西瓜、哈密瓜、桃类产量预计维持往年正常水平,香蕉、柑橘预期小幅增产,故夏季水果市场总体供应充足,“水果自由”仍可期。
03、水果概念股持续飘红
“水果涨价”这一经济现象放在资本市场有可能是投资机会。彼得林奇也曾说过,从身边生活发现投资机会,花一点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