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孙波刘书云张斌
1月10日,电商平台工作人员(左一)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金峪镇沟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草莓大棚里现场直播推广刚上市的草莓陶明摄 ◇用工业理念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渭南白水苹果、临渭葡萄、大荔冬枣等品牌价值超过亿元 ◇以设施农业和园区经营的技术和理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蝶变 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最宽阔地带的渭南市,耕地面积多万亩,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被誉为“天下第一仓”的丰图义仓就处在黄河边的大荔县境内。这个中国古代仓廒的样板工程,今天仍在使用,不过其功能已经由过去的赈灾义仓变身国家储备粮库。 旧时,这里的农民因时而作、辛勤耕耘,让这片土地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物产。而今,这里的农民打破“时序”,以设施农业和园区经营的技术和理念,从土地上获取更多收益,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蝶变,探索出一条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渭南样本。 让土里能生金 冰雪消融,奔腾的黄河流经渭南市大荔县,在这里形成宽宽的河滩。暖阳下,站在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向东望去,黄河滩地里万亩大棚铺向天际。 “今年冬枣上市更早些,再过两个月就能成熟,开市价好了每斤能卖到上百元。”65岁的村支书薛安全说。因为种植冬枣面积超过1万亩,亩均产值上万元,小坡村也被称为“亿元村”。 “从万亩盐碱地,到万亩冬枣田,设施农业帮了大忙。”薛安全说,从露天种植到一代代大棚更新换代,设施农业让村里人均年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不到元增加到如今的2.4万多元,多户人家买了多辆小汽车。 小坡村所在的大荔县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50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大荔县是渭南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缩影。长期以来,由于粮食价格一直低位徘徊,农民收入并不高,种一年粮还不如打一月工。为振兴乡村经济,在稳住粮食基本盘的同时,渭南不断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将大田请进大棚,将单一种粮改为粮经并重,通过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从黄河岸边到秦岭脚下,渭南市重点打造了瓜菜示范基地、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等三大特色产业基地,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万多亩,产量达到万吨,居陕西全省第一。 用工业理念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 渭北旱塬是我国主要的苹果适生区。自“八五”以来,渭南市白水县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瞄准苹果产业不放松,全县苹果种植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十多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5万亩,实现果业总产值48亿元。“白水苹果”享誉国内外,苹果产业专业化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同处渭北旱塬的澄城县、合阳县等地也发展苹果产业,渭南市苹果种植总面积达到万亩,产量达到万吨。一段时间,各县注册各自的苹果品牌,甚至各乡镇都注册自己的苹果品牌,还有的果农论堆按袋就地卖。结果好苹果卖不上好价钱,好口碑没能成为好品牌。 比较赣南脐橙等南方水果成功经验,渭南的决策者们认识到,必须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产业,推进和提升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同一区域生长、同样技术生产的苹果,须打破行政区割,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通过统一标准生产,统一规范经营,统一使用品牌,形成了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品牌布局,有力提升了渭南苹果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年,渭南全市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合阳红提、大荔冬枣五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达亿元以上。 石羊云养殖、正大百万头生猪等畜牧业项目不断开展标准化养殖;在沿黄河一带,澳洲龙虾、南美白对虾、黑乌鳢养殖等小众产业近年不断兴起。 在华山脚下的华阴市孟塬镇冯池村,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包装“华山香菊”。“我们村西望华山,年成立了合作社后,主打华山香菊品牌,现在已经种植了多亩。”介绍起村里的品牌,驻村第一书记杨凯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我们采取人工采摘,引进了先进的烘烤设备,保证了品质,游客游览完华山,再品一杯菊花茶,一定意犹未尽!” 渭南市副市长、华阴市委书记李军政说,只有聚焦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农业产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生产园区化 渭南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让当地农户脱贫奔小康,也吸引一批曾经外出的农民返乡创业。 在渭南临渭区的裕美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园,职业农民杨育英最近很忙。她不但要管理大棚里30多个新品种葡萄,还要给当地农户建设温室大棚。 现年47岁的杨育英早前并不从事农业。她19岁到北京打工,先做推销员,后来专门从事设施农业设备的生产。看到设施农业前景广阔,年她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渭南老家,搞起葡萄种植。“我的园区既销售无公害葡萄,也承接研学旅游,我还在外面组织施工队给农户建设大棚。”杨育英说,围绕园区,她正在把三产不断融合。 在渭南,像杨育英一样的职业农民已经超过1.1万人。以这些新农人为引领的新型经营主体给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他们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创建园区,不断实现融合发展,从而使农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在大荔新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园区内的全智能工厂化育苗中心,只见技术工人一键操作,原本繁杂的遮阳、通风等工作就已完成。 “我们这个智慧园区已经进化到4.0版本。目前园区运用物联网系统实现了视频监控、数据采集和全程自动化管理。”园区负责人霍新颖说,园区还将建设物流中心和现代化冷库,届时,生产、培训、销售、观光等功能就都齐全了。 “农业园区化让务农的人减少,让服务的人增多,从一产到三产,带来的红利进一步释放。”霍新颖说,园区建成投产后,可带动入园经营户余户,间接提供社会就业岗位个,效能远超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据统计,目前渭南已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1个,省级48个,市级61个,由能人大户带动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个,这些农业园区、新型农业组织和经营主体,正在不断探索拉长产业链,推动三产一步一步走向融合。 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说,通过兴设施、调结构,培育新主体,渭南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不过,农业产业链不长、不全、不优,仍然是制约渭南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下一步,将发挥园区的聚集功能和平台效应,把现代农业园区建成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基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载体和现代要素高效配置平台,让一二三产进一步通过园区达到深度融合,使农民收入更高,农业经济更活,农村面貌更新,为乡村振兴提供可资借鉴的渭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