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病虫害防治药剂目录2018版农业助

原创:李春雨农资人

杀菌剂

目前登记在葡萄上的杀菌剂成分大概有60多种,从分类上讲有:铜制剂、有机硫类、三唑类、苯并咪唑类、咪唑类、苯基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类、二甲酰亚胺类、吗啉类、有机磷类、抗生素类、琥珀酸脱氢酶起抑制剂类及其他。

杀虫剂

葡萄园中(尤其是北方葡萄园)害虫种类比较单一,杀虫剂选择较为简单,选择菊酯类和新烟碱类就能对盲蝽象、蚜虫这类害虫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南方可能存在一些夜蛾类危害,我们杀虫剂中抗生素类比如甲氧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对其均是有效的。因此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还是集中在杀菌剂上。

01

铜制剂

铜制剂是最古老的杀菌剂,喷施以后可以在植物体表缓慢的释放铜离子,由于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对病菌细胞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进而达到杀菌效果。

铜制剂属于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作物发病以前使用。

铜制剂的优势是持效期长,是对霜霉病持效期最长的杀菌剂之一;毫无抗性,防治效果稳定;杀菌谱广,对除白腐病以外的其他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不同成分间安全性区别较大。防效性取决铜离子浓度;安全性取决于铜离子释放速度。当释放速度合适,病菌扛不住,植物扛的住,它就安全。当铜离子释放速度特别快,病菌扛不住,植物细胞一样扛不住了,这时就出现了药害。

铜制剂中推荐喹啉铜、咪唑喹啉铜、松脂酸铜及波尔多液。

1、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是最传统的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剂,优势是成本低廉,持效期长,性价比最高。

波尔多液中铜离子的释放速度受环境影响较大,故持续阴雨天,铜离子释放加快,一则存在较大药害风险,二则持效期不稳定。

葡萄用波尔多液,多选择半量式,即1斤硫酸铜,0.5斤生石灰,可兑水-斤。在存在持续阴雨天气,或重工业(火电、化工、钢铁等)较发达地区,可选用等量式以提升安全性,即1斤硫酸铜、1斤生石灰,兑水斤。为保证波尔多液展布效果,可在药水中添加白乳胶,用量为1两/斤药水。

波尔多液不可与化学农药混用,喷施后会产生较明显的药斑,务必在葡萄套袋以后使用,务必单独使用。

配置波尔多液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拿两个桶,一个桶化生石灰、一个桶化硫酸铜,化好之后,同时在空中倾倒,两股药液在空中混成一股流下来,下面用个大盆接着,并且用大棒拼命的搅拌。如果嫌麻烦,那就用成品的波尔多液——必备。

2、必备

成品波尔多液,使用方便,可与其他农药成分混合使用。功能与波尔多液一致,效果更为稳定。应用表明,必备在幼果套袋前使用对酸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果粉会受影响。包装袋说明书推荐-倍喷雾,但实际应用中,靠谱的剂量是倍。

3、松脂酸铜

松脂酸铜中铜离子释放速度稳定,不受环境影响,安全性较强;该成分喷施后在葡萄体表展布能力强,抗雨水冲刷和安全性较强。

尽管杀菌谱与喹啉铜大致相同,但出于安全性,不建议在花前、花后、幼果期使用。

松脂酸铜成本低廉,可替代波尔多液,用于预防葡萄霜霉病和其他叶部病害。

20%松脂酸铜有效稀释倍数为-倍,主要用于套袋以后,预防葡萄霜霉病。

4、喹啉铜

该成分铜离子释放缓慢,稳定,释放速度不受环境影响,是安全性最强的铜制剂之一。

对葡萄霜霉病、黑痘病、穗轴褐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喹啉铜对果园各类弱性寄生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对溃疡病防治效果较好。

使用安全性高,可在花前、花后,采用1-1倍喷雾,重点针对花絮和果穗用药。套袋前使用,对葡萄果粉有一定影响,需尝试观察。

用于防治霜霉病,可采用倍喷雾,成本较其他成分要高,性价比不占优势。

5、咪唑喹啉铜

咪唑喹啉铜属日本专利化合物,目前国内已有供应。基本功能与咪唑喹啉铜相同,安全性和持效期有所提升;与喹啉铜相比,咪唑喹啉铜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灰霉病、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有所提升。

该成分基本可用于防治除白腐病以外的一切葡萄果实及叶部病害,使用成本与喹啉铜大致相同。

33.5%咪唑喹啉铜悬浮剂,稀释1-1倍喷雾,在花前、花后及幼果期使用,防治霜霉病可稀释倍,性价比较低。

铜制剂总结

葡萄套袋后使用波尔多液是防治霜霉病性价比最高的药剂。

必备及松脂酸铜相比波尔多液使用更方便,用药更安全,可替代波尔多液在幼果期以后喷雾防治霜霉病。

喹啉铜可用于预防花期前后和幼果期病害,侧重于保护。

咪唑喹啉铜主要功能及活性与喹啉铜大致相同,安全性及持效期略强。

02

有机硫类杀菌剂

有机硫类是葡萄最常见的保护性杀菌剂,其中使用较多的成分有代森锌、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福美双等。

有机硫杀菌剂杀菌谱广,对葡萄几乎所有地上病害都有防治效果;主要发挥保护功能,必须在作物发病前使用。持效期较长,但不及铜制剂。

该类成分不具有内吸活性,既在药液所喷布之处,可发挥保护作用,避免病菌侵染。对于用药后新长出的部位,或者药液为喷布到的部位,无保护效果,故该类成分不适合在作物快速生长期使用。

1、代森锰锌

代森锰锌曾经是葡萄最广泛使用的保护性杀菌剂,在有机硫类杀菌剂中防治效果最好,持效期最长的成分,对葡萄各类果实病害及霜霉病等叶部病害均有效,性价比较高,混配性强。

代森锰锌在红提等果皮较薄的欧亚种中存在较大的药害风险,不建议使用,但在巨峰、夏黑等欧美种中,各个时期均可放心使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有效倍数为-倍,主要与其他治疗性成分混用,防治葡萄霜霉病。

2、代森锌

代森锌是比较古老的杀菌剂成分,使用成本低廉,但持效期短,杀菌活性低,防治效果不及代森锰锌。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对葡萄病害防效较差,持效期较短,不建议使用。

3、丙森锌

丙森锌该成分喷施后对葡萄可发挥一定的补锌效果,是安全性较高的有机硫类杀菌剂,各类葡萄品种各个生长时期均安全。

丙森锌持效期和防治效果不如代森锰锌,使用成本高于代森锰锌。8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可在葡萄开花前、开花后及幼果时期,搭配其他治疗性成分使用,发挥安全和补锌的优势。

丙森锌防治霜霉病则性价比较低。

4、代森联

代森联是比较古老的有机硫类杀菌剂,杀菌活性及持效期不如代森锰锌,优势是安全性强,基本无药害风险,其次是代森联在同类成分中含锌量最高,对葡萄有较好的补锌效果。

70%代森联干悬浮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可在葡萄展叶后、开花前、开花后、幼果期搭配其他治疗性成分,反复使用,一则巩固整体防治效果,二则发挥补锌功能。

葡萄套袋后,如用于防治霜霉病,性价比较差,防效一般,不推荐。

5、福美双

福美双是最古老的化学杀菌剂之一,杀菌活性及持效期远不如代森锰锌、代森联等成分,对白腐病、炭疽病防效较好,对葡萄霜霉病防效很差。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搭配其他治疗性成分混合使用。该药剂喷施后可能产生较严重的药斑,不推荐使用。

有机硫类杀菌剂应用总结

有机硫类杀菌剂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混配治疗性成分,以增强整体防治效果,延迟持效期。

该类杀菌剂不具有内吸活性,喷雾必须均匀周到,防治霜霉病务必注重针对叶片背面喷雾。

代森锰锌防治效果及持效期最长,性价比高,在红提上安全性较差,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代森联、丙森锌安全性好,有明显的补锌效果,可在展叶后、开花前后及幼果期,与安全性较强的治疗成分混合使用,统防多种病害。

03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内吸性治疗型杀菌剂,种类繁多,不同成分活性和安全性差异巨大,在合适时机,选择合适的成分,是使用三唑类杀菌剂的重点。

三唑类杀菌剂共同特点是活性高、用量省、见效快、杀菌谱广,基本对除霜霉病以外的葡萄地上病害均有效,尤其对黑痘病、穗轴褐枯病、白腐病、炭疽病、房枯病高效。

个别成分如己唑醇,对灰霉病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三唑类杀菌剂调节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除具有杀菌活性以外,大部分成分对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提升植物脱落酸含量,降低植物赤霉酸含量。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中极少数对植物生长调节能力极弱的品种,可在葡萄生长各个时期放心使用。

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氟环唑、氟硅唑等成分,对葡萄生长调节能力较强,需注意使用关键期。

1)提高脱落酸含量

提升植物脱落酸含量,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可以提升植物自身抵御不良生长环境的能力。在作物上色期,提升脱落酸含量,可加速果实乙烯积累,促进果实上色。

脱落酸含量持续偏高,一则诱导养分向根系回流,削弱果实养分供应,不利于果实发育;二是激活和维持植物抗逆能力需要消耗养分,植物长期处于抗逆状态,会没有意义的消耗大量养分;三是明显导致叶片早衰,恶化葡萄养分合成能力。

2)降低赤霉酸含量

降低植株赤霉酸含量有利有弊。

在坐果以前的新梢生长期,降低新梢赤霉酸含量,可削弱新梢长势,保证雌花、雄花同步发育,有利于提高坐果率。

果实临近上色期,降低赤霉酸含量,有利于提高植株自身乙烯含量,降低枝梢长势,强化果实中的养分积累,促进上色。

幼果期使用,降低幼果中赤霉酸含量,则可明显抑制果实膨大。

1、苯醚甲环唑

目前在广泛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最好,对植物生长几乎没有影响,单纯发挥杀菌功能,最适合在花前、花后及幼果期使用。

三唑类中杀菌谱较广,对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穗轴褐枯病、炭疽病、房枯病高效,也可治疗葡萄褐斑病等叶部病害。苯醚甲环唑对葡萄灰霉病、溃疡病效果一般,不推荐使用。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有效稀释倍数为1-0倍,因为该成分安全性较好,也可加量使用。

苯醚甲环唑低温环境下用于夏黑等品种,可能在叶片上出现黄斑类症状,但该药害可恢复,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

2、戊唑醇

目前三唑类中用量最大的成分,活性高、成本低、持效期长,对葡萄多种果实病害,和除霜霉病以外的叶斑类病害均有效。

戊唑醇具有较强的生长调节能力,不建议在临近开花至果实停止膨大之前使用。对于长势比较旺的篱架,可以在套袋后使用,一般不会抑制果实膨大,还可以协同控旺。

克/升戊唑醇悬浮剂有效稀释倍数-0倍,多在临近上色期,喷雾防治炭疽病、房枯病等晚期病害,加大浓度使用对促进上色有所帮助。

对于露天不套袋葡萄,可在硬核期以后,使用戊唑醇防治白腐病。

3、己唑醇

三唑类中对灰霉病防效最好的成分,可用于防治灰霉病。对葡萄生长的调节能力不如戊唑醇,作用特点与戊唑醇类似。

5%己唑醇悬浮剂有效稀释倍数-1倍,高于1倍防效不佳。使用时间和戊唑醇类似,临近上色期喷雾防治炭疽病、房枯病等后期病害。

可选择己唑醇在花前低浓度使用防治灰霉病,高浓度下药害风险较大,务必注意用药浓度。用药质量较差的果园,不建议使用。

新近研究表明,己唑醇或戊唑醇对葡萄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在三唑类中占优势。葡萄套袋后,摘心抹副梢后遇雨,可喷施己唑醇,预防溃疡病。

4、丙环唑

丙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以持效期和内吸速度见长的成分,主要优势是见效快,持效期长,同时对葡萄的生长调节能力较明显。

丙环唑杀菌谱与戊唑醇类似,但对白粉病效果更为突出。25%丙环唑乳油有效稀释倍数为0倍左右。

可在葡萄临近上色期,使用丙环唑防治果实后期病害。

在新梢期使用丙环唑防治白粉病,一则控释浓度,不要随意加大浓度,二则避免喷施至幼果或者花絮。用药水平较差的果园不建议。

丙环唑喷施后两三个小时内,植物吸收的药量,即可达到有效剂量。如遭遇持续阴雨天气,未套袋葡萄爆发白腐病或者炭疽病,丙环唑可发挥内吸性强,抗雨水冲刷的优势。

5、氟硅唑/氟环唑

氟硅唑是在葡萄上应用时间较久的三唑类成分,该成分具有较强的生长调节能力,杀菌活性也较高,但因成本问题,性价比不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成分。

40%氟硅唑乳油有效稀释倍数为0倍,多在开花前使用预防葡萄黑痘病,也可在葡萄上色期使用防治葡萄炭疽病。

对多种病害而言,氟环唑是三唑类中活性最高的成分,也是持效期最长的成分,同时也是调节能力最强的成分。

氟环唑对使用浓度要求较高,达不到有效剂量对病害防治效果不明显。

克/升氟环唑悬浮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使用时间和防治靶标与氟硅唑类似。

三唑类成分应用

三唑类成分中除苯醚甲环唑,可在葡萄生长各个时期较放心使用外,其他成分必须注意在葡萄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的使用浓度。

葡萄临近上色期,各个成分均可用于防治炭疽病及房枯病,可根据防治成本加以选择,一般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性价比较高。

树势较旺的篱架,在露天栽培下,可使用己唑醇防治灰霉病。其他情况下不推荐。

树势较弱,或用药较粗糙的果园,为安全起见,避免使用丙环唑、氟硅唑、氟环唑成分。

04

苯并咪唑类

苯并咪唑类是首个内吸性杀菌剂。该类药剂具有内吸治疗活性,杀菌谱较广,对除葡萄霜霉病以外的其他真菌病害均有效;该类药剂一般较为安全,无药害风险,对植物生长无影响;该类药剂成本低廉,抗性发展并不严重,性价比尚可。

苯并咪唑类成分,与同为治疗剂的三唑类相比,杀菌活性明显要低,并且只能在病菌侵染后但尚未表现出明显症状以前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目前国际果品及果汁贸易中,对该类成分中最常见的多菌灵,提出严格的存留要求。

整体分析,个人认为该类杀菌剂没有在葡萄上加以应用的必要。

1、多菌灵

曾经中国最广泛使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可治疗除霜霉病以外的,几乎所有果实性病害;多菌灵使用安全,基本无药害风险,对葡萄正常生长发育无影响;多菌灵成本低廉,但由于杀菌活性一般,整体性价比不具有优势。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多用于防治各类果实性病害,如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穗轴褐枯病,对灰霉病也有一定效果,但目前抗性较高,效果不稳定。

尽管是治疗性成分,但必须在病菌侵染后,但还没有表现出症状时使用,最可保证治疗效果,故应用窗口期较三唑类要短。因为葡萄大多数病害主要通过降雨传播侵染,故务必在雨后立即用药。

多菌灵在对日、对欧盟农产品贸易中,属不可检出成分,在国内尚未要求。

2、苯菌灵

苯菌灵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和另一种具有杀菌活性的物质异氰酸丁酯,故苯菌灵作用方式和使用方式与多菌灵基本相同,但杀菌效果略好于多菌灵。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防治对象和用药时机与多菌灵相同。

3、甲基硫菌灵

甲基硫菌灵在化学结构上,不属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但甲基硫菌灵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转变为多菌灵发挥杀菌作用,故甲基硫菌灵作用方式,使用技术与多菌灵基本一致。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甲基硫菌灵喷施后,一部分在植物体表可发挥保护作用,另一部分在被植物吸收后转变在多菌灵,在植物组织中发挥治疗作用,故甲基硫菌灵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持效期比多菌灵略长,约7-10天。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总结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尽管存在诸多优点,但由于其杀菌活性低,用药关键期短暂、实际效果一般、存在农残风险等缺陷,完全可被三唑类中的苯醚甲环唑替代。

苯醚甲环唑与之相比,安全性大致相同,使用成本基本一致,但治疗效果更好,持效期更长。

05

咪唑类

咪唑类杀菌剂主要代表成分有咪鲜胺、抑霉唑、氰霜唑,均是葡萄上用量较大的成分;

该成分活性高,其高效杀菌谱基本涵盖葡萄主要病害;咪唑类持效期较长,用途广泛,不仅可用于喷雾杀菌,也可用于浸果保鲜。但该成分不具有内吸活性,故大家使用时务必注意喷雾质量;

1、咪鲜胺

咪鲜胺杀菌谱与多菌灵或三唑类杀菌剂类似,基本可以防治除霜霉病以外的其他葡萄真菌性病害,对黑痘病、炭疽病效果最好。咪鲜胺对灰霉病的效果要优于三唑类成分,可以用于防治灰霉病。

咪鲜胺杀菌活性高,持效期较长,但不具备内吸活性,故喷药时必须均匀细致;

50%咪鲜胺铜盐悬浮剂有效稀释倍数1-0倍,可在花前花后及幼果期使用,防治黑痘病、穗轴褐枯病及灰霉病,也可在着色期喷雾防治炭疽病。在使用时建议添加苯醚甲环唑成分。

2、咪鲜胺铜盐

传统认为咪鲜胺临近果实成熟使用会引起葡萄口味的改变,这个观点存在错误。真正引起果实口味改变的是咪鲜胺中的杂质,原药纯度较高的咪鲜胺制剂完全可以在上色期使用。

咪鲜胺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咪鲜胺、咪鲜胺铜盐、咪鲜胺锰盐,就杀菌效果,咪鲜胺铜盐及锰盐的效果优于咪鲜胺,咪鲜胺铜盐还可以提高叶片功能,建议选择上以咪鲜胺铜盐为主。

3、抑霉唑

抑霉唑是比较常用的果品保鲜剂,主要用于果品采摘以后的浸果保鲜。

该成分对灰霉病活性较高,持效期较长,也用于灰霉病等病害的防治。

75%抑霉唑硫酸盐可溶性粉剂,有效稀释倍数倍,可与调节剂混合使用,进行蘸花、蘸果处理,可较好防治葡萄灰霉病、黑痘病等早期病害,且持效期较长,是控制灰霉病的有效手段。

75%抑霉唑硫酸盐1倍稀释后,可用于葡萄的采后浸果保鲜处理,但使用中一是浸泡时间要超过30秒,二是浸泡后必须晾干。

4、氰霜唑

氰霜唑和其他咪唑类杀菌谱完全不同,氰霜唑仅对葡萄霜霉病有效,并且氰霜唑是现有药剂中对霜霉病活性最高的、用量最省的、持效期最长的成分之一;

氰霜唑成分喷施后,不仅可防治霜霉病,其最终代谢产物还可发挥提升叶片功能的作用;

氰霜唑不具有内吸活性,故喷雾时必须均匀周到,尤其重点针对幼嫩叶片的背面喷雾;

10%氰霜唑悬浮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该成分适合喷雾均匀细致的果园。大型园区用药较粗糙,因该成分成本较高,用药质量直接影响防治质量,故不建议使用。

06

苯基酰胺类

苯基酰胺类农药成分种类较少,其中涉及到葡萄的主要有甲霜灵、精甲霜灵、恶霜灵、噻呋酰胺。

1、甲霜灵

甲霜灵是最早的霜霉病治疗性药剂,在葡萄上仅对霜霉病有效。该成分内吸性强,在葡萄体内具有传导能力,对葡萄极为安全。

甲霜灵对霜霉病活性高,见效较快,但容易产生抗性,防效不稳定,故甲霜灵不建议单独使用。

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因生活能力下降,会逐渐消失。甲霜灵建议每年使用一到两次后即停止使用,换用其他成分,待来年再次使用,以保证防治效果。

25%含量甲霜灵有效稀释倍数为倍至倍。目前已很少见到单剂,多是与其他成分组合的复配制剂。

甲霜灵目前在活性和持效期,在霜霉病防治药剂中已不占优势,但该成分是少数的,对霜霉病速效性较强的成分,可作为配药使用。

2、精甲霜灵

精甲霜灵是从甲霜灵中提取的,活性最高的组分。在相同防效下,精甲霜灵的用量是甲霜灵用量的一半。

在使用方法和使用技术上,精甲霜灵与甲霜灵完全一致,仅用量减半。

3、噻呋酰胺

噻呋酰胺杀菌谱较窄,在葡萄上仅对葡萄白腐病高效,优势之一是持效期优于三唑类杀菌剂。其二,有报导噻呋酰胺内吸传导能力较强,通过叶片喷雾,可以控制果袋内的白腐病。

尽管噻呋酰胺防治白腐病效果较佳,但一则白腐病已经成为葡萄非主要病害,完全可通过改良架型提高果穗高度,或套袋加以解决,二则噻呋酰胺与三唑类相比,尽管持效期比三唑类有优势,但仅仅对白腐病有效,而三唑类对后期可能发生的白腐病、炭疽病、房枯病、溃疡病均有控制作用。加之噻呋酰胺用药成本较高,故噻呋酰胺没有在葡萄上应用的必要。

24%噻呋酰胺悬浮剂预防葡萄白腐病的有效稀释倍数为倍。

4、啶酰菌胺

啶酰菌胺杀菌谱较广,对几乎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葡萄上,可用于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在应用中,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

该成分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较理想,在嘧霉胺已产生抗性,防效不稳定的地区,或者因温度问题,使用嘧霉胺药害风险较大的时候,可使用啶酰菌胺防治葡萄灰霉病。

啶酰菌胺杀菌谱较广,因此该成分也可用于控制多种病菌共同滋生导致的果实腐烂现象。

啶酰菌胺使用成本较高,对于灰霉病的防治,还应强调开花以前使用异菌脲、咯菌腈加以预防。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有效稀释倍数为1-0倍。

5、双炔酰菌胺

双炔酰菌胺属保护性杀菌剂,喷施后抗雨水冲刷能力较强,杀菌谱较窄,主要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

该成分主要发挥保护功能,务必在葡萄发生霜霉病以前使用,可达到较长时间预防霜霉病的效果,但霜霉病已经发生后,使用该成分效果一般。

双炔酰菌胺使用成本较高,防治效果并不显著优于氰霜唑、嘧菌酯等其他保护性成分。故该成分不建议作为葡萄霜霉病防治的主要化合物。

克/升双炔酰菌胺有效稀释倍数为-1倍。

07

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

该类杀菌剂可用于葡萄的成分有两个,一为霜霉威,二为缬霉威。这两类成分均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

1、霜霉威

霜霉威杀菌谱较窄,在葡萄上仅可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内吸活性较强,易于植物吸收,但杀菌活性较差,必须高浓度使用方可达到防治效果。

霜霉威对霜霉病主要发挥保护功能,治疗效果较差。

市面上有霜霉威及霜霉威盐酸盐两种类别,防病性能及用法基本相同。

克/升水剂防治霜霉病有效稀释倍数为-倍。

2、缬霉威

该成分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并且可破坏病菌的繁殖扩散,持效期较理想。

病菌极易产生抗性,故缬霉威普遍与其他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

缬霉威使用成本较高,就整体防效与当前主流成分相比,未显示出独特之处,故性价比不占优势。可在霜霉病抗性发生严重时,使用常见成分效果不佳时,作为备选药剂。

66.8%丙森锌·缬霉威可湿性粉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

08

二甲酰亚胺类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成分较少,葡萄上可能用到的有腐霉利、异菌脲和克菌丹。

1、腐霉利

腐霉利曾经是用量较大的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但更侧重于保护。

腐霉利杀菌活性一般,防治效果比多菌灵略高,较易产生抗性,目前已经成为灰霉病防治领域比较低端的成分。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有效稀释倍数为倍,在灰霉病发生不严重的区域,如露天葡萄花期比较干旱的时候,可以使用腐霉利预防,但病害一经发生,直接换用其他成分。

2、异菌脲

异菌脲属于保护性杀菌剂,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异菌脲杀菌谱较广,基本对葡萄早期果实病害均有效,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持效期较理想。

异菌脲安全性较强,可在葡萄花期前后放心使用。

异菌脲不具有内吸活性,喷雾必须均匀周到。

50%含量异菌脲有效稀释倍数为倍。

3、克菌丹

较古老的保护性杀菌剂,有轻微的治疗效果。

杀菌谱与代森锰锌类似,几乎对葡萄所有病害均有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及持效期不及代森锰锌,安全性优于代森锰锌。

不具有内吸活性,对果面有一定的美化功能。

50%克菌丹有效稀释倍数为-倍。

09

吗啉类

吗啉类杀菌剂主要成分有烯酰吗啉和氟吗啉,都是霜霉病防治药剂。

1、烯酰吗啉

当前最主要的葡萄霜霉病防治药剂,内吸活性较强,杀菌活性强,具有化学节育功能,病菌孢子形成过程中对该成分最为敏感。

可用于防治已经对甲霜灵等成分产生抗性的病菌,安全性较强。有一定的抗性风险,最好与保护性成分混合使用。

80%烯酰吗啉有效稀释倍数为2-倍。

2、氟吗啉

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与烯酰吗啉近乎相同。

据报导,生物活性高于烯酰吗啉,尤其是治疗效果和抑制病菌孢子萌发的效果高于烯酰吗啉,实际表现与烯酰吗啉差异不大。

10

有机磷杀菌剂

有机磷杀菌剂主要成分有三乙磷酸铝。三乙磷酸铝杀菌谱较广,对葡萄大多数真菌病害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主要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

三乙磷酸铝内吸活性极好,根系内吸活性突出,可通过灌根防治葡萄霜霉病,对地下真菌性病害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三乙磷酸铝实际抗性轻微,可在其他药剂防治效果不佳时作为配药使用。

混配性较差,不可与较高含量的叶面肥混用,以免产生沉淀。

80%三乙磷酸铝喷雾倍数为-倍,灌根剂量为1公斤/亩。

1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目前全球销量额最高的保护性杀菌剂,是化学保护性杀菌剂中持效期最长的成分。

该类杀菌剂内吸活性好,杀菌谱广,对几乎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防治效果,对葡萄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效。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不同成分,安全性存在较大差别,在应用中需加以注意。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除杀菌活性外,也具有一定的生长调节作用,在使用中需加以注意。

常见成分有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生长调节作用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成分,对植物的生长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乙烯含量、提高植物硝化还原酶活性。

降低乙烯含量,在生长中前期使用,可避免叶片早衰,维持功能叶活性。如在葡萄临近成熟期使用,降低乙烯含量则延迟上色。

提高硝化还原酶活性,一则壮大叶片,理论上可以弱化长势,但实际效果不明显;二则可能对葡萄上色产生不利影响。

1、嘧菌酯

嘧菌酯是现有保护性杀菌剂中杀菌谱最广的成分,基本可用于预防葡萄所有真菌性病害。

嘧菌酯对霜霉病病原菌的活性仅次于氰霜唑,广泛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

嘧菌酯在应用中不建议与乳油混用,不建议与有机硅混用,在植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以前,不建议使用。

克/升嘧菌酯有效稀释倍数为1-1倍;

2、醚菌酯

相对嘧菌酯,醚菌酯的高效杀菌谱更集中在高等真菌,对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活性较高。

醚菌酯除保护效果之外,对白粉病等部分病害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醚菌酯安全性好,混配性强,但抗性产生速度较快。

30%醚菌酯有效稀释倍数为0倍。

3、吡唑醚菌酯

目前最热门的保护性杀菌剂,性能、应用范围和醚菌酯类似,但更侧重保护,治疗效果降低。

作为保护剂,安全性较嘧菌酯好,但对霜霉病的效果不及嘧菌酯。

克/升吡唑醚菌酯的有效稀释倍数为-1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成分应用分析

预防果实病害,尤其开花前后及幼果期使用,建议选用吡唑醚菌酯,防治霜霉病,建议选用嘧菌酯。

该类杀菌剂持效期长,保护性能好,性价比高,可降低用药次数。

葡萄二次膨大临近结束时,应控制该类药剂的使用。

12

有机杂环类

有机杂环类杀菌剂主要有嘧霉胺、嘧菌环胺、咯菌腈;以上三个成分基本都用于防治灰霉病。

1、嘧霉胺

嘧霉胺杀菌谱较广,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嘧霉胺内吸传导效果好,也具有熏蒸活性,对用药质量要求较低。

嘧霉胺杀菌效果基本不受温度影响,可满足较低温度下病害防治需求。

用药后需强化通风,一则降低湿度以降低病害发生,二则避免药害。

40%嘧霉胺有效稀释倍数为-1倍。

嘧霉胺抗性产生速度较快,需交替用药。

2、嘧菌环胺

杀菌谱较广,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内吸活性较好,具有保护和治疗效果,实际效果更侧重于保护。

与嘧霉胺具有交互抗性,在抗性地区使用应加以区分。

50%嘧菌环胺有效稀释倍数为-倍;

3、咯菌腈

该成分不具有内吸活性,主要发挥保护功能,对灰霉病保护效果良好,在灰霉病抗性较高地区,效果表现良好。

持效期长,使用该药剂,务必在开花前喷雾使用,用药必须均匀周到。

50%咯菌腈有效稀释倍数为-0倍。

综述

尽管葡萄用药种类极多,但其中五六种即可满足病害防治需求。

推荐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烯酰吗啉、霜脲氰、咪唑喹啉铜、松脂酸铜等。

病害防治必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强调防病不见病。

强化水肥管理、设施管理,保证新生组织尽快成熟,避免植物徒长,采用避雨栽培、覆膜栽培,是最佳防病手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