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
白银区妇联、白银周刊联办
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改不了行的“销菜大王”
——记白银区水川镇桦皮川村巾帼致富带头人张小英
□本报记者魏婷
“反季蔬菜马上要下来了,我把库房收拾好,准备收菜。”记者见到张小英的时候她正在收拾一间60平米的库房,屋内唯一陈设是一个火炉,用来给即将收来的蔬菜“取暖”。“去家里聊吧,我们在市区买了房子,很少回老家,家里有点乱。”谈话间记者随她来到家中,虽然很久未住,但从整洁的环境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条理十分要强的人。
作为中共党员的张小英,年出生,是白银区水川镇桦皮川村的村民,年嫁给同村村民罗建荣,育有一儿一女。张小英说,丈夫从年就开始做蔬菜批发生意,当时很辛苦收益不是很好。“但我看中了他能吃苦,会疼人,为人善良,待乡亲们好,所以才会选择嫁给他。”她略带羞涩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张小英夫妇婚后继续做着蔬菜批发生意,每天都是起早贪黑,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最忙的时候我手里领着大的,怀里抱着小的,但生意上的事从不耽搁,也不敢耽搁,那是菜农们辛辛苦苦劳心费力种下的蔬菜,菜农们还等着卖菜的钱生活呢,我们更是不能辜负大家伙对我们的信任啊,再难再累我们也得坚持。”
即使起早贪黑,起初的收菜贩菜生意并没有挣到多少钱,甚至到年的时候他们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和同行业恶意竞争,她的收发蔬菜生意一度陷入困境。
张小英每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无绝人之路,正好这时候镇妇联干部每家每户去宣传国家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免息政策(两年无息贷款),张小英随即了解了国家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免息政策(两年无息贷款),但是额度是每户5万元。这时,信任她的菜农说:“我们的贷款贷下来都让给你用,能帮一点是一点,我们相信你,我们要和你一起过难关。”菜农的话让张小英感动,更是让她坚定了要带着菜农过上好日子的念头。就这样她筹集了15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暂时解决了资金周转的困难。为了能更及时地按照约定收菜保障周边菜农的利益,经过与丈夫再三讨论决定,她向银行贷款35万元,全力搞起了收菜贩菜的生意。
但,资金困难虽暂时解决了,可是贷款终究是要还的,怎样既能保障菜农利益,还能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这让张小英两口子深思了起来。如何改变菜品质量忽高忽低,和远近市场难以有效对接增长收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年,张小英夫妇踏上了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学习先进种植技术的路途。走出去后,他俩看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也看到了希望,更明白了自己欠缺什么,需要改进什么。当时她主要学习了小乳瓜的种植技术,把带来的优良品种发给菜农,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术。这一年,菜农们种植的小乳瓜大卖,村中每一个种植小乳瓜的大棚净利润平均在4万元,后来种植小乳瓜的菜农越来越多,张小英的收益越来越多。
张小英高兴地说:“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有机结合,蔬菜产量高,防病率高,质量高,价格自然也就高了。并且蔬菜装箱也不像以前那样混装,而是按蔬菜质量等级分为精品和二等品进行装箱打包。蔬菜质量好了,销路就打开了,打包好的小乳瓜发往兰州、西宁、银川、新疆,有时会到供不应求的地步。”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张小英顾得了事业便顾不了家人,说到家人时,张小英满怀内疚地说:“我们平时太忙了,孩子根本顾不上,幸好有公公婆婆照顾着,他们真是辛苦,老人身体也还好,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我们做生意也赚了些钱,在市区买了房子,老人接送孩子也方便。”说到教育孩子,张小英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本来想着放下这摊子,回到市区做点轻松的事,好腾出时间陪孩子。但是我这个想法被乡亲(菜农)们知道了,反对声一片,都说只想跟着我干,只信任我,我能带他们过上好日子,走上致富路。最终,我放弃了这个想法,还是接着好好干,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年,丈夫带着村里的十五六人去古浪县,给古浪县老百姓带去了种植技术和成功经验,而村里的生意直接由张小英负责。“我可不是一个人在干,我也有一个6人小团队的,4个人负责装箱子,1个人负责拉运蔬菜,1个人负责打包,这些都是附近的菜农,他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做这些工作,我按件付工资给他们,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说起这个张小英很是自豪。张小英做蔬菜批发生意,使自己的生活不但越来越好,也而且带动了村里村外多户菜农脱离贫困,收入逐渐增多,日子越来越好。“张小英是我们村的巾帼英雄,她带领我们致富,我们都很感激她。”一位种植茄子的大姐看着自己满棚长势很好的茄子开心地告诉记者。
“今年冬天本来准备试种新品种旱黄瓜,考虑到天气渐冷,品种产量会降低,试种率也会降低,影响菜农的信心,所以打算明年3月份进行试种,这样品种成活率高,质量高,对打开新市场和赢得消费者认同有很大作用,争取一次试种成功,减少菜农损失。”张小英凭借多年摸爬滚打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新品种的开发胸有成竹。
这就是被当地菜农亲切地誉为“销菜大王”的张小英,她总是将菜农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辛勤的付出中收获认同,在不断的学习中成为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女强人”,并在年被白银市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授予“白银市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新时代白银区优秀农村妇女代表之一。
医院进得田园,我要带乡亲们致富
——记白银区兴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李东艳
□本报记者安晓琴
在白银区水川镇大坪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有这样一家合作社,他们紧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目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在农民增收、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较为突出的成绩,它就是白银区水川镇兴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而这个合作社的异军突起,离不开像理事李东艳这样的“女能人”的带头示范和辛勤耕耘。
李东艳本是学医归乡就业人员,但却对果蔬种植情有独钟。年,李东艳从甘肃中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家乡白银区水川镇顺安村卫生院工作。虽然收入稳定,但她并不满足这样的事业追求。她说:“我从小就在水川这个地方长大,熟悉这里的环境,也看到了我们周围的一些同龄人,人家们都种大棚,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自己也想着好好干一场事业。”就这样,信心十足的李东艳开始了创业之路。很快,李东艳发现了创业这只“大老虎”有多可怕。
第一怕就是资金。创业的想法有了,资金成了最大的“拦路虎”。一个毕业没多久的姑娘哪能拿出这么多钱。李东艳的父母也都是农民,眼看着创业还没开始,就要停止,李东艳内心十分着急。正当她一筹莫展时,一个好机会悄然到来。一次去镇里采购的机会,让李东艳了解到国家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免息政策(两年无息贷款)。李东艳眼前一亮,当即决定申请这个贷款,用来解决自己创业缺少启动资金的问题。但是,按照政策规定,一个人只能贷款5万元,这些钱距离自己做现代化蔬菜大棚的目标相去很远,李东艳又陷入了惆怅。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小,那就带着大家一起干。靠着自己成熟的想法和热情游说,李东艳带着自己的好友一起申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终于成功地建起了日光温室大棚。
李东艳如愿以偿地在大棚里种植起了西瓜、红提、黄瓜、西红柿等蔬果。不仅种植的蔬果越卖越红火,合作社还带动周边的妇女共同致富。现在,她聘请当地20多名扶贫户(妇女)在这里工作,工作日每天80元的收入,还定期对她们培训相关农业知识。白银区水川镇顺安村村民李翠花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我在这打工挺好的,因为离家近,可以帮助增加家庭收入,还能顺便照顾家里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李东艳的合作社共有15座日光温室大棚、亩红富士苹果基地,年苹果产量达35—40万斤。年,合作社发展采摘园,以采摘草莓、红提葡萄、小西红柿为主。
兴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然成为当地农业种植大户,经常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李东艳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订单,线下销售,不仅收入增加了,还产生了新的致富想法。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她越来越清晰:“下一步我打算继续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发展观光旅游业,做好网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们绿色无公害的果品。”
据了解,李东艳所在的白银区水川镇兴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5月,于年1月工商注册,占地亩,以种植西红柿、番瓜、陇椒、茄子、黄瓜、西甜瓜、红提葡萄、草莓等反季节蔬菜、水果为主,建成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20座,合作社有5年林苹果园亩,并栽有新疆杨、柳树、俄罗斯杨等。合作社现有成员户,其中5户为贫困户,女性59名,年,在市、区妇联的大力支持下,30名周边妇女以每人5万元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入股成立了兴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长期与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合作开展辣椒嫁接栽培、番茄嫁接栽培、红提葡萄栽培等技术研究,并着力培训新型职业女性农民,已累计为周边多名妇女进行了草莓、红提葡萄种植管理技术、电商等各类培训。合作社通过“基地+农户+分红”的模式,走上了“种植、加工、观光”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每年发放劳务工资50余万元,有力地带动了贫困妇女的创业就业。
年,该合作社被白银区工商局指定为“白银市白银区科普惠农站”,被白银区农牧局指定为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村级信息服务点”;年,被市政府授予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铜牌;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年,经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9个部委联合监测审定,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另外,曾多次被区委、区政府、镇政府及业务部门评为重信用单位等。
李东艳的成功故事,恰恰印证了这个合作社的成功,也印证了新时期如火如荼的白银区乡村振兴事业,激励着更多的农村妇女走上致富路。
免责声明
本文转自其他公众平台,由“白银区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