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有个顶天阁纵观天下新视野
文/阎瑞生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三秦关中腹部的礼泉是一个神奇的县域,自秦置谷口隋设醴泉以来,已有多年的县制历史。令人欣喜的是,近年在县北石马岭旅游路和东庄大道凉马村交汇处,新建了具有公路文化景观标识的顶天阁,阁体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体高30多米,用4根见方大柱支撑,等距而立。更有意味的是,阁体顶端为中式传统斗拱建筑,从四周看都是一个繁体"開"字,"開"之上环环相扣,其整体包含着非凡的内涵和深邃的寓意。站立在这个辽阔的圆形广场上,仔细品味具有豪迈气势的新建筑体,再眺望起伏跌宕的九嵕山脉和秀美壮观的昭陵,不禁使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顶天阁,是反映古老礼泉县域悠久历史人文传统的综合体,又是展现当今繁荣发达经济社会的表征物。凝望顶天阁,似乎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礼泉山峦叠翠波光粼粼的锦绣景色,回味着礼泉人公诚勤德义气豪爽的倔犟脾性,品尝了甘河两岸烙面美食摇篮散发的浓郁芬芳香味,鉴赏了嵕山南北秦腔戏剧重镇回荡的欢快激扬曲调,分享了开凿宝鸡峡渠灌溉万亩良田的喜悦心情,领略着引进林果种植调整产业结构的甘冽美意。从远古以来,这里就生活着我们的先民,在这个奇特且神秘的热土上,人们一代代生息着,繁衍着,先民们运用其高度的智慧和聪明的才能创造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高度的精神文化,在富饶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像一朵艳丽奇葩绽放着,在人类文明递渐与演进中,尤其是进入当今社会以来,放射着其无限光彩和无穷魅力,极大地丰富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顶天阁,为礼泉人带来一种极具文化韵律的回味,或者对古老人文观念标识的一种思念,也许是对某种已经消失的乡愁符号的一种追忆。在近年前的东汉时期,在县北的朝阳山上,曾修建了"顶天寺",当地的人们常说,"礼泉有个顶天寺,把天磨得咯吱吱。"这表明,最初作为佛教寺院尔后又作为道教道观的顶天寺,千百年来在礼泉人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寺院不仅高大险峻,而且作为多彩的建筑群体挺立于山巅上,能俯瞰美丽丰饶的礼泉大地,似乎祈祷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倡导匡正祛邪疾恶扬善,弘扬仁义礼智忠孝廉耻,祝福世间太平万民祯祥,竟然成了凝聚整个县域精神的象征和希冀人们勤劳致富建设幸福家园的信物。顶天寺穿越缤彩纷呈的历史时空,其作为佛道合一的标志,彰显了中华古老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恢宏气慨,印证了华夏民族致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艰辛历程,赓续了注重实用的功利主义、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和多姿多彩生活习俗的三秦文化农本原则,且升华了历久弥新的以农为本的农业文明本质特征,更镌刻着礼泉人崇尚人文敬畏生活的传统美德。自汉代以来,仍有多个封建王朝在古城长安建立都城,礼泉作为京畿之地,守望传统文化,尽显着汉唐以来所建立的盛世雄风。正因为如此,顶天寺常作为礼泉人的感念之物,既是佛家大慈大悲博爱精神的真实反映,又是道家崇尚自然坚持天人合一观念的极佳展示。可令人遗憾的是,多年前因为发展经济的原因,这个千年古刹不得不被拆除,它所附着山基也不复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礼泉人的一大遗憾,起码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礼泉人对其思念与留恋的情义一直挥之不去。那么,今天在距离顶天寺不远地方新建的顶天阁,虽然座落在平坦的大道上,但在一定意义上也了却礼泉人对往日古刹的眷恋之情,也更是解决乡愁的一个新的替代物。新建的顶天阁,气势恢宏,庄严雄伟,既古朴厚重富有沧桑感,又简洁明晰极具时代特征,是促使人们立足本土纵观天下的瞭望台,也是呼唤人们扬鞭跃马踔厉奋发的新标识。
顶天阁的建立,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独特的意义。其主旨"开",具有着"开通"之意。也就是说,将偏僻闭塞的地方,或者由上古社会绵延下来的崎岖道路和羊肠小道,运用现代意义上的高科技手段疏通或连接在一起,使得落后的古老交通条件焕然一新。不可否认,人类自产生以后,整个大千世界曾经是闭塞的,我们古老的华夏民族的聚居地最初都是相互分割的零散区域,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发展的。历史时期的礼泉也不例外,虽然所包含的县域面积也不尽相同,但作为整体的县制也呈现着环境闭塞和交通阻滞落后的一面。要改变这一窘境,人们必须不屈不挠地向大自然宣战,聚力进行着"开通"的宏伟事业。我们知道,秦统一后兴修驰道,联接全国交通,奠定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基础。西汉张骞通西域,虽不是直接修筑道路,但却在更高的理念上开通了长安至欧洲大秦(罗马)的"丝绸之路",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公元15世纪,葡萄牙人向西跨海航行,发现了美洲,使新旧大陆连接在一起,开辟了人类航海事业。20世纪后半叶,人类进入太空,开启了航天的新时代。真可谓"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在过去的多少年月里,由于受制于经济条件,公路交通环境不尽人意,尤其是礼泉县境内无多少宽阔的大道,公共交通极其落后,仅明清两代,在礼泉县城北的泥河上修筑或重修仲桥和望乾桥,而北门外的仲桥由于沟深坡陡弯急,人们行驶并不方便,西北门外的望乾桥也只是用土夯的,至于乡下其他地方所建桥的数量和质量就可见一斑了。面对这种势态,而今的礼泉人决不囿于现状,硬是靠着那种执着精神,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勇往直前。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使得礼泉的交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镇之间有大道,村村之间通公路,一个崭新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县上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真抓实干,广大群众蜂拥而动,为着交通条件的彻底改观默默地奉献着。人们也不能忘记,曾经在这个浴血奋战时期交通运输的掌门者--刘建新,他是县交通局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确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当然他也是顶天阁的规划设计者。难怪人们说,建新建新,就是持续不断地建设新的道路,努力肩负起礼泉交通运输的重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誓为人民谋福祉。这就是他的座右铭。
顶天阁的"开",也有着改革开放之寓意。礼泉县在上古社会,虽处三秦腹地,自然环境有着一定优势,但长期以来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种类单一,生产手段相对落后,因之生产力水平不高。即使在人民公社时期及其以后较长的时间里,农业作为主要生产部门,而种植的作物多是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除棉花和油菜之外,很少有其他经济类型的作物。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礼泉人不落窠,致力改变旧观念,坚持改革开放,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大量种苹果树,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潮,一时竟成为西北最大的苹果集散地,甚至礼泉红彤彤的大苹果走出了国门。随之而来的是有着冰糖心且皮薄肉细的酥梨,颜色鲜艳蜜汁桃,醇馥幽郁的葡萄,晶莹剔透的欧亚种红提,芳香味浓的草莓,璀璨耀眼的樱桃,鲜美多汁的御石榴,清爽可口的御杏,使林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大批养殖业异军突起,农作物的加工工艺的提升,先进工业技术的引进,大量投资者及其资本的涌入,汇集了一曲礼泉经济大发展的交响乐。这些突飞猛进的势头,绝对离不开交通建设的支撑,也离不开四通八达现代公路交通系统的精心运作,来往的客商不断穿棱于县域之间,使得礼泉经济社会呈现了改革开放的良好势头。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条条宽阔平坦的公路,座座河流上的飞虹大桥建设,将进一步加快礼泉经济腾飞的步伐,从而造福万代。
顶天阁的"开",还具有开启幸福远景的期望。如今,礼泉公路交通得到空前发展,主干道形成了"五纵五横两连接"的"井"字形布局,境内有福银高速公路、国道,还有银西高铁。伴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扩大建设,作为西安临空经济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大潮中发挥其独有的作用。持续不断的交通建设给礼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礼泉适宜的对策也使得交通环境的改善成为可能。礼泉人熟知,未来社会的本质发展都依赖着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交通条件的提升。农产品的输出,优良品种的引进,高端技术和智能人才大量运用,经济效益总量的增加,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都与交通环境的改新交融在一起。同时,在另一方面,这一系列元素也预示着礼泉县域经济大发展美好机遇的到来。新建的顶天阁不正是这个美好未来的前奏吗?顶天阁的建设是礼泉县交通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无疑激励着礼泉人蓬勃向上、勇立潮头的信心和勇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顶天阁是礼泉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一个新始点。
顶天阁,礼泉人心中一座永久的丰碑!
作者简介
阎瑞生,男,年3月生,礼泉县城关西北关村人。历史学硕士,副教授,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校教务处长,陕西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编著有巜世界上古史新编》、巜原始人的重要发明》,译著巜征服者与奴隶:罗马史社会学研究》第一卷,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最近出版巜罗玛时光》三卷本。现已退休。
下文,分享专栏作家阎瑞生先生作品
阎瑞生/神林高山出美水,陕北高原有甘泉
阎瑞生/耶稣诞辰两千载基督何时返人间--圣诞节的联想
阎瑞生/旅游新视点:民国街景
壮美昭陵一个公主村属两个省//阎瑞生
壮美昭陵大美长武土窑洞//阎瑞生
壮美昭陵阎瑞生《罗玛时光》第二册出版
壮美昭陵富平//阎瑞生
《壮美昭陵》礼泉烙面//阎瑞生
作者/来源:壮美昭陵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