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小徐天然生态农场,碧叶叠嶂,葡香满园,景色宜人。一串串颗粒饱满、但个头不大的黑紫色葡萄挂在藤蔓上,沐浴着午后的阳光。“这个品种叫绍兴一号,上市时间比夏黑葡萄早十多天,口感酸甜,闻着有一股浓郁的玫瑰味,市场价也不低。”农场主缪金菊说。
这个只有十五亩地的生态农场里,却种着十五个品种的葡萄,打造特色葡萄采摘游。年,缪金菊从朋友处了解到,种植葡萄收益不错。当时缪金菊和丈夫徐禄高正因为工厂工作不稳定而发愁,于是在朋友的大力支持下,两人放弃了工厂的工作,来到油车港镇租下十多亩地,开始了葡萄种植生活。
缪金菊告诉记者,那时不少工人下田,供大于求,导致前几年的收益并不如愿,这一家人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探索新的种植模式,逐渐将十五亩地的红提葡萄,转变成了一亩一个品种,整个采摘周期可以持续半年之久。“我想打造赏田园、享农趣、品果香为一体的葡萄文化旅游体验活动,为农旅融合创新之路助力。”缪金菊说。
“这里的葡萄清甜,比市场上卖的葡萄好吃多了。”家住市区的王先生一大早就驾车带着家人来到这里。成排的葡萄架前,游客们迫不及待地摘下一颗熟透的葡萄,顾不上清洗就送入口中,在品尝到鲜甜可口、果味浓郁后,纷纷拿起剪子、拎着袋子,尽情体验采摘乐趣,感受着夏日酷暑下葡萄带给人的一丝清凉。
与小徐天然生态农场只相隔米的还有嘉兴市三人行有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的负责人是一名“80后”退伍军人,脱下军装后,怀揣着创业梦想,投入到建设家乡、带动乡亲父老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成了一名当地小有名气的水果种植户。
年,戴能斌在百花庄村承包了亩地,用于水果的种植。这块地被当地人叫做荒年滩,旱地不像旱地,水田不像水田,经济效益低下的土地。从改造土地、连接水源,到大棚的布局、设备的安装,戴能斌每天起早贪黑、亲力亲为。
就这样,戴能斌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则在大棚旁休息,整天围绕着这片地转。随着农场建设的日益推进,眼看着果子一天天长大成熟,到了上市的日子,戴能斌碰上了很多创业者都会面对的困境——资金不足和瓜果销路不畅。
戴能斌在部队当了两年兵,两年都是优秀士兵,“退役不退志,永葆军人本色。”面对困难和挑战,他没有退却,迎难而上。通过线上线下联合销售,现在他的水果销路已经打开,除了部分自产自销,更多的是通过当地的超市和水果店销售,水果热卖的时候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如今,在他的大棚里种植了火龙果、黄桃、草莓、西瓜等六种水果。其中,火龙果种植面积最多,有40亩地。连日来,火龙果“红火”上市,深得消费者青睐。“火龙果生长期长达30年,今年进入丰产期,栽培效益显著。”戴能斌说,水果种植不能局限单一采摘模式,接下来,他将在“特色”、“精品”上下功夫,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走出一条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之路。
(原标题《水果为“媒”,油车港串起农旅融合产业链》。编辑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