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啦,去天祝吃葡萄去

从济南出发,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飞机颠簸,途径郑州到达兰州。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是天祝。

接到这个采访任务之前,我对天祝一无所知。从百度上知道,天祝藏族自治县是甘肃省武威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也是建国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属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巍峨的乌鞘岭如一道天然屏障,势控河西,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

然而百度上搜索不到的内容是,在天祝这个海拔~米之间的雪域高原,百分百的葡萄生长禁区,却种植着亩美国红提葡萄,产值能达到万元。

到达天祝的前两天,天祝县刚刚下了一场中雪。外面冰天雪地,里面却硕果累累,这将是怎样一副壮美的场景?这也是吸引我们完成此次采访的原因。

“啊门啊前一棵葡萄树

啊嫩啊嫩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啊树啊上两只黄鹂鸟

啊嘻啊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还早地很哪

现在上来干什么

啊黄啊黄鹂儿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这首上世纪70年代末的台湾校园民谣曾经风靡一时。歌中那只乐观的蜗牛可能无法相信,如果他不幸爬在甘肃天祝的一颗葡萄树上,等到他爬上树顶也吃不到成熟的葡萄,因为在1-2月天寒地冻的天祝,这里的葡萄才刚刚成熟,比其他地区的葡萄整整推迟了三个多月……

垒个土长城,能行吗?

每天早上8点天还没亮,58岁的李有宝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活并不累,只需把日光温室的草帘拉起来,让棚内的葡萄见阳光,提高室内温度既可。然后,李有宝就可以回家看看电视,和村民打打牌,日子过的很悠闲。种葡萄比种其它设施作物省工省力。

在李有宝生活的天祝县华藏寺镇红大村,百分之五十的村民是藏族。整个村子以前都生活在10公里外的草原上,所有人都以放牧为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村里人以种植青稞作为主食。随着气候变暖,干旱不断加剧,失去了冷凉潮湿的环境,青稞已经很难生长。

近年来,草原退化速度加快,村边的庄浪河已基本干枯;红大村、宏民村、阳洼台村和柏林四个村整体搬迁,由牧业村开始了向农业村的艰难转变。

对于设施葡萄这种技术密集型农业,李有宝并不太熟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想不太清楚,垒个像长城一样的土墙,能种出葡萄来吗?

李有宝家是在年6月建的棚,“在这以前县、乡镇领导陪着甘肃农业大学的常教授来看了当地条件,给我们讲了利用日光温室在冷凉山区种葡萄的好处和技术。当时,别说种葡萄我们就连葡萄树长的什么样都没见过,就种种看吧。”

后来经过常永义教授多次技术培训并与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经常到现场示范操作,当地日光温室延后葡萄有了长足的发展。像李有宝这样渴望脱贫致富的村民,开始每家承建一个大棚(政府以后墙长度每米补贴50元,并协调给农民贷款1万元,政府再贴三年利息)。后来,有了效益,村里的大棚发展越来越多。

年,经过两年的培育,李有宝家的葡萄可以收获上市了。一个0.6亩的大棚收了斤,即便按照估测的最低收购价6元来计算,也能卖1元(记者采访时收购价是10元/斤),四口人人均就能增收元。

以前放牧的时候,这里的人均收入也就四五百元,而常教授研发的高寒冷凉地区日光温室延后葡萄种植技术可以连续结果15年。这就意味着对于李有宝来说,从年开始,只要没有太大的自然灾害,他只靠这一个0.6亩面积的葡萄大棚,每年都可以有上万元的收入。在当地一亩日光温室葡萄1~2月上市,相当于传统农业80-亩地收入。

过去一年当中只有在中秋节的时候,李有宝会给家人买上两三斤葡萄。新疆的葡萄运到天祝不仅价格高,通常因为运输问题,在天祝能吃到的也就是三级品,果粒都是小小的。“以前从来没想过,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能吃到这么甜的葡萄。”李有宝笑着告诉记者。

家里还有6亩地,种点小麦、大豆、荷兰豆,除了供给自己吃,还能卖点钱。每天,李有宝都去市场买牛奶喝,“喝了鲜奶子干活有精神。”他和老婆每人每天都喝上一袋。

年7月,李有宝把家搬到政府盖的新房子里。原来家里的5间房子现在变成了10间,每间都是长3米,宽3.5米的大房子。连住带仓库,放粮食、放手扶拖拉机和摩托车都绰绰有余。

高效产业的崛起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有名的国扶贫困县,曾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地方,境内干旱、暴雨、冰雹、山洪、霜冻和暴风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差,种植业结构单一,产量低且不稳定,农牧民增收十分困难。这里也曾是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原野,在上世纪还是“二牛抬杠、靠天吃饭”的时代。该区域有近1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大多数农民年收入只有0多元,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李有宝生活的红大村,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通上电。

天祝县总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米,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红提葡萄种植区海拔在~米之间。年平均气温-0.2~-1.3℃,无霜期90~12天,年降水量.3~.2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且年际变化悬殊,年蒸发量~毫米,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小时,具有降水少,气温低,光照不足,作物生长期短,有效积温不足的特点。

不过,有时候劣势在另一种情况下就会变成一种优势。在这种特殊的冷凉气候条件下,农作物自然发生的病虫害少,种植优质冬季上市红提葡萄基本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农药。

再加上天祝是传统的半农半牧区,发达的畜牧业使县内有充足的牛羊粪等肥料资源,这就使得优质红提葡萄生产中很少使用化肥,化肥残留量少。天祝境内又极少有工矿企业,没有工业污染,自然环境原始状态良好,是栽培“中华名果”——优质有机红提葡萄的优良基地,成为“中国优质红提葡萄之乡”。

图中间为常永义教授

年,甘肃农业大学常永义教授将历经十年研究的半干旱冷凉区红提葡萄设施延后栽培技术成果在天祝推广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在高原冷凉区域完全可以建立“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将热能转化为生物能,再将生物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循环体系。通过设施农业发展,促进农牧民脱贫和林区群众生态移民,减轻生态压力,扩大退耕还林和森林面积,实现森林资源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治理。

天祝县林业局局长张永虎告诉本刊记者,常永义教授推广高寒冷凉区红提葡萄设施延后栽培技术,年8月首先在华藏寺镇水泉子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的两座砖混温室(2.2亩)定植了株红提葡萄容器苗,进行延后栽培试验示范。通过多种调控措施,当年苗木成活率高、生长良好,第二年就开始大量结果。在林业局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开始在全县11个乡镇45个村和一些林场连片建棚栽植。

现在,天祝全县已经建成红提葡萄日光温室亩,今年挂果的温室有多亩,产量在75万公斤以上,产值可达到万元。今年平均每亩日光温室的产量在公斤以上(2-3年生),产值1.25万元,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元。

红大村农民郑大贵通过精细管理,加大有机肥、生物肥料投入,0.65亩三年生的日光温室红地球葡萄(海拔米)实产葡萄.5公斤,每公斤售价20元,实际收入了3.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元,家庭人均达到.5元。这与天祝县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相比较,翻了近三番。年全县葡萄种植户的人均纯收入增加了元。

红提葡萄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振兴和发展,使群众认识到应用新技术成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幸福的烦恼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位于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河西走廊的东端,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兰新铁路、国道线和西乌通信光缆经县城横穿县境。县城华藏寺南距中川机场80公里,距兰州市公里,北到丝绸之路重镇武威公里,境内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便捷。作为西北高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

不过,随着天祝地区葡萄产量的逐年增多,如何销售这些葡萄是目前摆在每个天祝人面前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冬季市场主要销售的是冷库储藏葡萄,大部分城市里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在寒冷的冬季还能有新鲜的葡萄上市。

天祝县领导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