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村集体成立了合作社,村里有了产业,村民有了‘家产’,我们得把葡萄种好,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新疆焉耆县北大渠乡北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兼合作社理事长罗江说道。
近日,村民们正在村集体流转的亩地里拉线、扶桩、挖坑、种苗、培土、浇水,配合默契、分工有序,种下了一棵棵培植好的葡萄苗。
北渠村位于焉耆县城北侧10公里处,国道和省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土地多为盐碱,村民增收相对困难。多年来,巴州发改委驻村工作队一直想发展一个适宜当地的产业。经过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发现这里年平均气温8.9℃,年日照约.9小时,昼夜温差大,适合葡萄种植,加之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葡萄的经验,得出结论——这个村适合发展葡萄产业。
村第一书记和村民一起栽种葡萄(央广网发艾孜海尔摄)
以村党组织牵头的焉耆穗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于年4月注册成立,前期投入万元,资金来自河北援疆项目,引进1.35万株“新郁”葡萄新品种,占地亩,打响北渠葡萄品牌,打造百亩生态葡萄园,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增收。
“新郁”品种是由“里扎马特”和“红提”杂交而成,保留了“红提”的鲜艳、粒大、耐贮性强,吸取了“里扎马特”的中熟和香味,单穗多在克以上,颜色鲜艳亮丽,耐运性好,适应性强,且皮薄肉脆口感好、汁多味甜产量高,鲜食品质上乘。
因为采用了多年生和一年生苗木搭配种植的方法,种植葡萄园预计年秋季就能产生经济效益,初步测算,年预计实现产量40吨以上,年实现产量72吨。
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起齐心协力劳作(央广网发艾孜海尔摄)
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冰满怀信心地说道:“通过村党支部领办的农民合作社,以万元项目资金建成的鲜食葡萄基地作为合作社的资本金,向村‘两委’成员、有强烈意愿入股的村民筹资筹劳再计入合作社股份,示范实现项目初期有人管护、有人带头,做出的目标,让产业项目打破后期管护资金难题的“怪圈”,真正构建起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模式,尝试走出一条村集体资产通过现代化方式运营发展产业的路子。”
通过逐年向村民庭院推广同品种葡萄苗,全村所有农户庭院内都建设了约2分土地的葡萄架,在初期亩基地种植的基础上,再新增80亩种植规模,户户都参与到合作社,最终形成“支部+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培育庭院经济发展新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早日实现小康开辟了新途径。
村民艾海提·阿不力孜说道:“我在葡萄园打工每月能挣元,还学习了科学种植葡萄的先进技术,把自家2亩多地的葡萄种好,又有了挣钱的好渠道。跟着村里干,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