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荷兰专家眼中的昌黎葡萄园是

#葡萄酒#

素有“花果之乡”美称的河北省昌黎县,是中国北方的玫瑰香葡萄著名产区之一。每年这里出产的口味极佳的玫瑰香葡萄,都运往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有着极好的声誉。

五百年的葡萄种植史

位于秦皇岛市渤海沿岸地区的昌黎县,地处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交接地带的交通冲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是一个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形胜之地。

年10月的昌黎城。

昌黎,位于河北省北部,北纬39.2度,东经.2度,依山、面海,自渤海岸展布境内的广阔平原,向北、向西逐渐抬升属低山突兀,宛如屏障,丘陵错布其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气候为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至小时,降水适中,年降雨量.6毫米,年有效积温在C以上,昼夜平均温差在12C,无霜期长,年平均天以上。土壤结构为多砾质砂壤质薄层淋溶褐土,经专家们认定是葡萄种植的优质产区。其中葡萄产区主要集中在昌黎县城西偏北的十里铺一带的深山内外,葡萄秧架绵延达数十里。

昌黎地区栽植葡萄的历史比较久远,至少可追溯到明朝的中期或前期。据昌黎在民国以前隶属的永平府在明朝弘治十四年(年)编修的《永平府志》记载,在明朝弘治年间,即15世纪与16世纪之交,这里出产的“果类”之中就有“葡萄”。

地方志对昌黎葡萄产地记载比较清楚的,当属清康熙二年(年)重修的《永平府志》,其编修者宋琬在卷五《物产》谈及“昌黎自为一域,山不逼边,海不逼关,风气繁丽,山产类抚宁、卢龙,海产同滦州、乐亭,故无异产而载其多者”时,特意指出:“果有无花,有文官,有互斯赖,有柿子、白檎,出洋山社;蒲萄、接桃出顺德社……”(其中“蒲萄”为葡萄的异写)这是康熙版《永平府志》介绍当时的永平府所辖各州、县果类产品时,唯一提到的葡萄产地。此外,清朝康熙十四年(年)版《昌黎县志》在卷三《土产》介绍“果类”时,亦清晰地记有“葡萄”,且排列比较靠前。这些记载表明,昌黎地区出产葡萄的历史,当有五六百年以上了。

年昌黎葡萄架下的果农

据记载,“顺德社”在昌黎城西“六十里”处的地方,即昌黎辖境西部比较靠近滦河的丘陵地带;但那里在清朝时并没有发展成较大的葡萄产地,而靠近昌黎县城的十里铺一带,却在近二三百年间,特别是在铁路修到昌黎以后,形成了一个范围较大而远近驰名的葡萄产区。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十里铺一带的葡萄产区大约形成于清朝中期,是由在明朝时就建立的五里营、十里铺、张各庄等村向西发展到凤凰山一带的。颇有意趣的是,由于土壤、水质,特别是小气候等因素的关系,凤凰山一带出产的葡萄后来居上,在口感和品味上均比五里营、十里铺、张各庄等村出产的葡萄胜出一筹;其中数地处山间盆地,小气候异常明显的西山场、湾里、条子峪等村出产的葡萄最佳。从这一点说,在凤凰山里面的西山场——如今的旅游胜地“葡萄沟”一带,堪称昌黎出产品质最佳的上乘葡萄的宝地。

弗兰克拍摄的照片

有幸的是,在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年)秋深时节,原籍荷兰的美国农业科学考察工作者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FrankN.Meyer)只身到中国考察木本植物,在昌黎果乡考察多日,拍摄了不少碣石山区果树生长和分布情况的照片。从他遗留的一些照片看,当时昌黎果乡栽植有大量的紫、白葡萄和柿子、板栗、核桃、山楂、红枣、黑枣等果木。特别值得庆幸的是,他当时拍摄了有相当数量的昌黎县城附近的一些村庄栽植的紫、白葡萄秧架,及果农的照片,为今人研究昌黎葡萄栽植、管理的历史,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玫瑰香的昌黎故事

昌黎栽植的葡萄,在明、清时和全国不少地方一样,主要为原产中国的传统品种——“龙眼”和从新疆传入的马奶子等葡萄。龙眼葡萄的成熟期较晚,深秋时节下架,果皮略厚,易贮藏,适应在比较封闭的农业社会贸易;其果汁饱满,清香可口,但略带有点酸涩,很难称是鲜食葡萄中的上品。马奶子葡萄口味略好一些,却难敌英国人斯诺于19世纪80年代末期用“黑汉”和“白玫瑰”杂交育成的“玫瑰香”葡萄。

昌黎地区引进玫瑰香葡萄是在上世纪初,至今有百年历史。据说,上世纪初传到中国的玫瑰香葡萄是由昌黎的邻县乐亭“四大家族”之一的汀流河刘家在凤凰山北建立的别墅率先引进的。

十里铺葡萄架

乐亭县汀流河刘家,号称“京东第一首富”,其先人是滦河三角洲地区最早闯关东的商业淘金者。清末民初,刘家的经商活动北到黑龙江,南到上海,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这个时期,汀流河刘家在昌黎的著名葡萄产区——凤凰山一带购置山场,修建了一处专供避暑休闲住宿的别墅,并在别墅内外广植花木,其中也包括葡萄秧。

据凤凰山一带栽植葡萄的果农多年相传,玫瑰香葡萄的果苗,是由汀流河刘家在北京经商的人从北京花大价钱买来的,买来后栽植在刘家别墅院内,供自家享用,不许外传。但刘家雇用的果农毕竟都是当地人,果农见这新引进的葡萄香甜可口,口味极佳,便乘葡萄秧在秋后下架埋在土中越冬之际,偷偷剪下果枝,带回家设法保存,进行栽培。玫瑰香葡萄的果苗刘家别墅院内“传”出来后,远近果农争着移植,渐次在凤凰山一带的葡萄园繁衍开来,落户西山场等村庄,形成一定的栽植面积。刘家人见玫瑰香葡萄的果苗不可遏止地越传越多,未再深究。这大约是年发生“五四”运动前后的事情。

成熟期稍早,皮薄汁浓,甘甜喜人,口感极佳的玫瑰香葡萄落户昌黎,呈现出异常优良的品质,从而使昌黎的葡萄顿时声名大振,迅即风靡北京、天津等大都市和东北一些地区,进而使昌黎一跃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玫瑰香葡萄产区。

昌黎的玫瑰香、龙眼等葡萄能够形成一个较大的果品产业,也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津唐铁路(天津至唐山)向东展修成津榆铁路(天津至山海关),从西向东穿越了整个昌黎县境,并使昌黎县城成为这条后来扩修成京奉铁路(北京至沈阳)的关内外交通要道的一个重要车站所在地。

铁路的修建与运营,拉动昌黎的工商业变得异常活跃和发达,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津榆铁路,特别是京奉铁路修通以后,昌黎盛产的各种水果外运有了比较通畅、快捷的渠道,销路大开,售价也有所提高。据清朝光绪年间中举的昌黎县学者董光照编纂的《昌黎县乡土志》记载,到清朝末年,昌黎县境内出产的蜜梨、白桃、葡萄、核桃等果品每年都大宗出境,贩运到北京、天津及东三省等地,“皆获厚利”。昌黎拥有铁路现代交通优势后,境内诸多果类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均受到极大刺激,获得较快发展,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果中佳品——葡萄。

上世纪前期,给昌黎的玫瑰香、龙眼等葡萄栽植业带来较大发展的,还有由日本留学归国的新中学会会员、著名爱国实业家,新中国成立后多年出任国家水产部副部长的杨扶青。年,他在昌黎县城创办了现代食品企业——新中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新中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赤心”牌罐头畅销东三省,并出口到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其中水果罐头占据较大比重,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的葡萄罐头是水果罐头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出产量较大。这使得昌黎葡萄产区盛产的玫瑰香、龙眼等葡萄,多了一条较大的销售渠道。 

玫瑰香和葡萄酒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第一家专门酿造葡萄酒等各类果露酒的国营工业企业为昌黎的玫瑰香、龙眼等葡萄栽植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年,为填补葡萄等果露酒专营生产企业的空白,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业厅决定在昌黎县城筹建全省第一家有规模的专门生产果露酒的企业。择址、征地、设计等建厂准备工作随即展开,原籍昌黎的河北省工业劳动模范、时任保定市制酒厂技师的任桂源,被派回家乡从事果露酒试制和培训生产果露酒的技术工人等前期准备工作。任桂源到昌黎后,利用他早年在东北奔波多年掌握的清酒、白酒和果酒酿造技术及比较丰富的酿酒经验,在设在昌黎县城的唐山专区制酒总厂专门辟出的场地,用昌黎盛产的葡萄和其他水果,接连试制出玫瑰香葡萄酒、龙眼葡萄酒,及其他水果品种的果露酒。

十里铺葡萄架

年,昌黎果酒厂建成投产,从而使昌黎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葡萄酒等果露酒生产基地。为加强昌黎果酒厂的建设,唐山专区和昌黎县相继把唐山专区制酒总厂和昌黎县玻璃厂并入昌黎果酒厂,在原厂址改设白酒车间和制瓶车间,并把昌黎的葡萄、蜜梨、苹果、桃、杏等主要产区,均划定为昌黎果酒厂的原料基地,按生产需求扩大栽植面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玫瑰香、龙眼等葡萄酒酿造的主要原料,葡萄生产出现较大的缺口,五里营、十里铺和凤凰山一带的葡萄栽植面积迅速扩大,继而几乎取代其他一切果品,成为这一地区独一无二的主要水果品种,变成了更加声名显赫的“葡萄之乡”。

进入20世纪60年代,被国内酿酒专家誉为“后起之秀”的昌黎果酒厂,被列为国家轻工业部的果酒重点企业,接连被推选为华北果酒生产协作组组长厂、全国果酒生产协作组副组长厂。

年,任桂源利用滦河、青龙河出产的甲鱼和碣石山区盛产的玫瑰香、龙眼葡萄,经多次试验,酿造出后来在国内外颇有名气的鼋鱼葡萄酒。年,鼋鱼葡萄酒定名“鼋鱼酒”,通过国家鉴定,到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销,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第一瓶干红研制人员合影

年,昌黎果酒厂为进一步跻身葡萄酒国际市场,用昌黎玫瑰香等葡萄研制出又顺利通过国家鉴定的新的葡萄酒产品——昌黎红葡萄酒。然而,口味尚可的昌黎红葡萄酒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销时,并没有像鼋鱼酒那样被外商认可,其主要原因是玫瑰香等葡萄鲜食堪称上品,酿酒却略逊一筹,并非国际流行的酿造红葡萄酒的上等原料。为此,后来易名“昌黎葡萄酒厂”的昌黎果酒厂,开始着手研制采用国际流行的葡萄酿酒技术酿造红葡萄酒,并特意把国内著名葡萄酿酒专家郭其昌请到昌黎,派继任桂源之后涌现的葡萄酿酒能手严升杰担任项目负责人,专门负责研制在国际上极为流行的干红葡萄酒。

最终,郭其昌、严升杰等在年以新引进的赤霞珠葡萄为主要原料,成功地研制出北戴河牌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从而使昌黎成为中国干红葡萄酒的诞生地。干红葡萄酒的在昌黎应运而生,使昌黎的葡萄和葡萄酒从此得以在国际葡萄和葡萄酒市场注册生辉。

蓬勃发展的玫瑰香经济

在昌黎葡萄酒厂加紧研制“中国第一红”之际,昌黎的玫瑰香等葡萄栽植业又进入一个新的蓬勃发展阶段。年,昌黎葡萄产区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里铺乡,特别是凤凰山一带的广大果农,尝到新的生产责任制的甜美滋味之后,投身葡萄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当时,不少葡萄栽植户除从多方面加强对葡萄园的生产管理之外,几乎把田间地头和沟畔、山野一切能够开发的土地和可利用的空间,都用于玫瑰香等葡萄的栽培和繁育,葡萄的栽植面积迅猛扩大,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为增加玫瑰香等葡萄的产值,一些市场意识较强和有科学头脑的果农不失时机地探索葡萄批量贮藏技术。时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山场村的“十里葡萄长廊”被开辟为昌黎葡萄沟景区,玫瑰香等葡萄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美国红提、黑提等世界知名优良葡萄的栽植和繁育也迅速起步。就在这一时期,曾被拿到北京亚运会试销而被抢购一空的昌黎玫瑰香葡萄的保鲜、贮藏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立昌黎葡萄产区的第一座家庭酒堡的青年农民耿学刚,于年利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李喜宏博士研究的构筑微型恒温葡萄保鲜冷库技术,在凤凰山下的耿庄建起一座能够冬储玫瑰香葡萄的微型恒温葡萄保鲜冷库。这项技术很快得到推广,使昌黎葡萄产区大量储存玫瑰香葡萄,留待来年春节期间上市不再是一个奢望。

进入一个新的世纪,坐落在昌黎玫瑰香葡萄著名产区西山场的“葡萄沟”,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名气越来越大,吸引的中外游人越来越多,玫瑰香等葡萄的销路越来越广,口碑越来越好。如今,早已不再被列为酿酒葡萄原料的昌黎玫瑰香葡萄,依然在昌黎的葡萄产区独领风骚,作为风靡不少大中城市水果市场的鲜食葡萄上品,备受青睐,闪烁着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文·图/董宝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615.html